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语文《白马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全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语文《白马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全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语文《白马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全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语文《白马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全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白马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2.了解五言诗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富有变化的节奏的句式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自如运用外在美与内在美相得裢彰的描写人物的能力。德育目标1.学习《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2.学习《白马篇》,要培养学生勇敢、奉献,甘愿牺牲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白马篇》中的“游侠儿”的外在荚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的形象教学难点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1.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画,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2.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待中运用的叠字及情景交融等的艺术手法。4.运用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个新意。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曹植(192~231),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建安时代的杰出诗人,五言诗的奠基者。他与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在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白马篇》是他的代表作。《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作者前期(220年曹丕即位之前)的作品,从诗中可看出作者的豪情壮志,有较浓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二、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三、整体把握课文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文2.要求学生概括诗歌大意明确:全诗赞颂了一位少年游侠健儿的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精神。3.梳理涛歌思路可让学生讨论。明确:诗分作两节,第一节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后一节先写少年参战之快,再写其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解说:夯实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四、重、难点突破过程1.学习第一节(1)提问:诗歌起首两句,有何作用?明确: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的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板书:白马金羁(2)提问:“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两句写出了少年的什么?明确:少年不平凡的经历。(3)要求学生品味“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讨论:这几句诗表现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明确:这几句诗表现少年射骑技术的高超。运用了借代、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形象,是铺陈的艺术手法。2.学习第二节(1)要求朗诵第二节,找出描写少年赫赫战功和思想品质的诗句。明确:战功:“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思想品质:“弃身锋刃端……视死忽如归。”(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对偶句,并体会其作用。明确:对偶句“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少年为什么能如此英勇呢?由此过渡到下文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板书:蹈匈奴凌鲜卑(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反问句,品味其艺术效果。明确:反问句“弃身锋刃端……何言子与妻?”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出义无反颐的气概。五、要求学生背诵《白马篇》六、课堂小结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雄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语文《白马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全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