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真<我的家在哪里>课堂实录资料来源:语文味http://www.yuwenwei.net/《我的家在哪里》课堂实录时间:2004年10月26日上午地点:福田中学高一(19)班执教:刘真真(福田中学)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体验作者的情感。2、能力目标:学会情感交流,对“家”的更深层次体验。教学重点:通过对“家”的探讨,体验情感。教学难点:对“家”的深刻内涵的认识。教学步骤:[课件展示:和我们一起走进情感世界]一:导入有位同学曾经问我:“老师,你的家在哪儿呀?”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居然把我问住了,我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啊,人人都有家,而我的家呢,是曾经和父母一起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家?还是有了工作现在一个人居住的地方?或是未来我所憧憬的那个家?同学们,“家”是什么?你心中的家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94岁的老人笔下的那个“家”。翻开66页,默读冰心老人的另一篇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课件展示:我的家在哪里冰心](学生默读)二:师:通过阅读文章,谁能告诉我们冰心老人的那个家在哪里?生1: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师:对了,就是这一点题之句。冰心94岁写下了这篇文章,应该说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彻悟,对家有着清醒的认识。然而——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师:她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全体:梦,做了一个梦。师:梦见自己在大街上喊“洋车”要车夫送她回家,回的那个家就是中剪子巷。文章从一个真实的梦境写起。巧妙构思。这一切是从老人的梦境里幻化出来的。奇怪了,为什么在梦里找到了这个答案?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全体: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师:有时梦是不会撒谎的。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在梦里“暴露”与“揭发”的往往是他寄情最深的东西,唤起他潜藏在心底的美好感情。冰心先生漂泊了一生、走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用她的话来说她曾居住过的四川、云南、东京、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美国“都不是她的家”。照理,一个女性在自己成了家庭主妇、有了完整的家庭意识后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冰心老人在梦中完全应该回到成年后安家的任何一个门庭,不管它在哪座城市;然而,“只有住着我的父母的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这句体验整篇文章情感的关键句,我们怎么来理解呢?关键字是什么?全体:灵魂深处永久。生1:永远挂念、永远不会忘记。师:在心里哪个位置?生1:心里最深处。师:对,心里最深处、最原始的地方。生2:一个人一生会去到很多地方,但是最难忘记的是小时候父母爱护我们的地方。师: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家的概念是从那获得的。生3:冰心住在中剪子巷,那个家是从十多岁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她认为是她灵魂深处的家是因为那是她梦开始和发芽的地方。师:对,所以我们说少女爱做梦,那个梦就是从那个家开始萌芽的。生4:冰心晚年写了这篇文章,想过的家越过成年每一个地方,回到最初的家,这个家有父母之爱兄弟之情,这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爱,是其他家都不能比的。师: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取代的。生5:我想问一个小孩家是什么,他会回答,家是妈妈温暖的双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作者沉静在了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她眷恋当时人间最美好的情意。师:她为什么眷念童年?生5:那里有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师:最纯真、最美好的时刻,我们的心灵可以得以依靠。生6:我们在语文校本课上,老师曾为我们放过一部叫《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里面有两句话说:“走了那么远,才知道心比脚还累,出了山一辈子都想家。”那家就是父母的家,是保护自己、守得宁静的家,对家的想念是落下的眼泪、留下的欢笑。[课件展示: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她生命中最初地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师:有过泪水、有过欢笑、有过回忆,回忆里有很多很多。刚才也谈到那是她十多岁到二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