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考研政治2020选择题常考点及易错点(一)马原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科学性(突出特征&理论优势)②革命性③实践性(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④人民性(最鲜明的品格,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⑤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背景:①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②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③思想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3.《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4.马克思主义不是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想方案。(不是教案,而是行动指南)5.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也不是系统与要素)6.列宁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7.运动在时间和空间内运动: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性质:一维性。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时间具有一维性,运动没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8.现象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反映本质,但理性知识不可能完全正确。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1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必然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偶然性可以认识,但不可选择。11.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区别在于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抽象和现实的可能性,区别于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抽象和现实的可能性之间还有好坏之分,但没有真实和虚假之分。)12.真象、假象、错觉: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错觉是主观的,假象是客观的;真象和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不过假象是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13.在不同的条件下,斗争性和同一性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不一定斗争性占主要方面)矛盾解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①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②双方同归于尽。③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④融合成一个新事物。14.事物是在螺旋上升或者波浪式前进中实现发展,而不是循环往复着的。15.“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也叫做关节点,也叫临界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1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均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两者不是源与流的关系,更不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17.辩证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18.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一方面,感性中有理性,人的感觉是渗透着理性的感觉。另一方面,理性中有感性,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以文字符号等感性形式的语言作为表达手段。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即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19.逻辑证明:只能回答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20.实践与真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即绝对性,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21.真理和谬误存在原则界限:认识是多元的,但真理是一元的。22.真理的本性是主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符合即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