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言词句含义,把握课文思想内容;2培养联想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句。教学难点:培养联想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家可能知道李白有一句诗:“大鹏一日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毛泽东主席有两句诗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都是化用了古代一位名人的文句。这位名人是谁,能有这样大的魅力,竟使诗仙李白、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都借鉴他?使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轼模仿他,连鲁迅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这人是谁?他就是庄子!前几句诗词就是化用了他《逍遥游》中的文句。《逍遥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逍遥游》。这一课是本单元最难的一课,希望同学们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一点。那么,我们从《逍遥游》中学习什么呢?二、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逍遥游(节选)《庄子》1理解文言词句含义;2培养联想能力及鉴赏评价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听课文录音,听时注意字词读音及句子的停顿、节奏,做到眼看、耳听、心记。三、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小声跟读。四、再让学生快速看一遍课文。以下诸项至结束,都可让学生分别抢答问题,限每人一个。五、出示板书,找出句中异体字、通假字:(每题10分)1三而反。(餐、返)2小知不及大知。(智)3此小大之辩也。(辨)4而征一国者。(耐)5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6而御六气之辩。(变)六、出示板书,让学生解释加点词意思:1则风斯在下矣(就)有土斯有粮。(就)2之二虫又何知!(这)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而为一。(这)3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寿命)4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北山悬公者,年且九十。(将近)5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的样子)七、准确翻译下列句子: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况且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2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3而彼且奚适也?(而它将要到哪里去呢?)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八、找出诗词句子所化用的文句:1大鹏一日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3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此后可适当让学生质疑)九、讨论:本文想象奇特,体现在哪里?找出有关句子。庄子这样写是想体现什么思想?十、评价本文中庄子所表现的人生观,讨论我们今天怎样看待自由:[庄子追求的是什么?逍遥游(自由)→无所待(绝对自由)]《逍遥游》主要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这是没落阶级不满现实时的一种自我超脱的空想,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我们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这一点,我们从现实生活中,从文学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证。(让学生举例)有一则寓言说,河流抱怨堤岸束缚它的自由,堤岸放松了对它的束缚。结果河流因溢出堤岸漫流,或渗入土中,或被阳光蒸发,而消灭了自身。还有一则寓言说:风筝抱怨绳线限制了它的自由,使它不能施展宏伟的抱负,绳线放开了它,结果风筝被大风刮得无影无踪。这些都说明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任何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都受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把争取祖国、民族的自由解放,看得高于个人的一切。)毛泽东:“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