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基于学术下移的高考命题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历史问题研究的探讨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引入历史前沿的观点,搭建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之间的桥梁,使试题充满活力,紧跟时代,凸显学科特点,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颇值得关注。高考作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考命题者明显洞察新课改实施以来,研究性课程开发流于表象的实情,在高考主观题的设问上进行开放型检测的实践,有目的地把历史学术前沿的学术争鸣和学术热点引入高考命题,构建有限度、可控制的谨慎开放模式,真正检测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一、选题理由1.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在高考中有逐年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势。突出特点是要求多角度看问题,要求分析、归纳提供的信息,进而对问题进行阐释和论证。有的试题直接提供学术前沿的不同观点,有的隐性引入不同学术观点,要求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证,一般情况下应选取自己熟悉的与教材一致的观点进行论述。2.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历史上人和事的看法即为历史观,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学术争鸣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学术争鸣开阔了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从近几年高考历史实践来看,以多角度历史观点为内容的高考试题有所增多,并呈现出不同的命题方式。了解目前学术争鸣的一些重要问题,对适应这种高考命题趋势颇有益处。二、问题探究与习题例举1.近代以来中国的救亡图存问题和爱国主义问题的知识整合(1)问题的提出A.历史与现实链接:自2012年春天以来,日本右翼分子的购岛闹剧愈演愈烈,日本政府趁机提出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企图霸占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这一强盗行径激起了两岸三地以及世界华人的极大愤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球华人保钓运动。中国政府也严正声明:日本的任何行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任何侵占钓鱼岛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和无效的,中国政府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每一寸神圣领土。联想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屈辱史,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古老的中华民族终于浴火重生。保钓斗争再一次向那些还做着强权旧梦的反动分子明确宣告,已经觉醒的、强大1的中华民族,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能粉碎任何反动势力的挑衅。B.高考考情:在爱国主义、救亡图存问题上高考能很好的照应现实,体现社会热点、焦点,能常考常新。近几年高考命题重视对价值观的考查,如2012年山东文综卷第28题导语中鲜明体现了试题的立意:“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引导考生思考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培育考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的特点,是当今的学术热点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该高考题中的观点新颖且有说服力,体现了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从民族性和开放性强调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特点。高考例证:[例1](2011·大纲全国高考)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D)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解析]本题明显体现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民族性。“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反映的是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史实,章太炎以该诗题画,意在宣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激发民族主义。[例2](2011·北京高考)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B)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中国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被西方殖民者贬低为“野蛮”、而外国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却自诩为“文明”可知作者意在斥责和抨击西方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