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1、传感器有哪些作用?举出3种以上的传感器分类方法。2、简述传感器的应用领域。3、典型的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举一例说明(可上传图)。练习1答案1、传感器有两大作用,一是采集各物理量并转换成电学量来显示数据,二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采集信号送到控制器完成系统功能。2、各种自动控制、医学、汽车、农业、环境保护、家用电器、机器人......3、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处理电路、辅助电源等。练习2一、简答题(共3题,60分)1、反映传感器的主要静态特性有哪些特性指标?2、什么是系统误差?如何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3、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和特点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二、计算题(共2题,40分)1、一台0.5级、0~1000℃的温度仪表,用来检测500℃的温度,求仪表可能的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2、现有精度0.5级的0~300V和精度1.0级、0~100V的两只电压表,要测量80V的电压,选用哪个电压表较好?为什么?练习2答案一、简答题1、(1)灵敏度,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量增量的比值。(2)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检测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的能力。(3)线性度,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4)迟滞,传感器的正向特性与反向特性的不一致程度。2、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的数值及符号都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一类误差。系统误差主要由材料、零部件及工艺缺陷、环境温度和湿度、压力变化及其他外界干扰所引起。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引入修正值方法予以修正。3、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随机变化。它的特点是随机性和偶然性,不能预知。随机误差在多次重复测量中服从统计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控制,即多次测量取算术平均的方法。二、计算题1、根据仪表等级的定义S=[△m∕Am]×100,得知0.5=[△m∕1000]×100,故最大绝对误差△m=5°C;最大相对误差为γm=[△m∕500]×100%=1%2、用0.5级仪表测量时,可能的最大绝对误差为300×0.5÷100=1.5V用1.0级仪表测量时,可能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00×1.0÷100=1V显然用1.0级仪表比用0.5级仪表的误差更小,应该选用1.0级电压表。可见在选用传感器和仪表时时应兼顾精度等级和量程。课堂练习3一、简答题(共2题,40分)1、图1所示为典型自动控制系统框图,请简单解释系统的工作流程。2、解释图2空调系统框图的工作流程。二、论述题(共1题,20分)根据以上所做题目,简述传感器在机电(自控)系统中的重要性。三、连线题(共2题,40分)1、按图1和图2所示含义,将二图名词正确对应连线。第一组数据:1、控制器2、执行元件3、被控对象4、传感器第二组数据:A、热敏电阻B、室温C、继电器D、单片机2、根据图1和图2以及上一题的理解,将两组词语正确连线。第一组数据:1、传感器2、被控(测)对象3、执行元件4、控制器第二组数据:A、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操控被控对象。B、检测出被控(测)对象的数值,将此值(信号)传送给控制器。C、根据设定值和被控对象实际值,发出指令去控制被控对象。D、受执行元件的控制练习3答案一、简答题1、传感器检测出被控对象的当前值并转换成电信号,送入比较器进行比较,控制器根据(计算的)差值向执行元件发出指令,由执行器调节被控对象......。以上流程不断循环,直至实际值=设定值时,执行元件不再调节。最终实现被控对象按照设定值运行。2、比照简答题(1)即可找到答案。二、论述题从框图可见,若没有传感器环节或传感器检测不准确,就谈不上正确的控制。要点:例如:热敏电阻(一种温度传感器)如果坏了,它就不能如实反映室温,则控制器得到的就是错误的温度值,可想而知空调的控制结果必然是错误的。三、连线题1、1-D2-C3-B4-A2、1-B2-D3-A4-C课堂练习4(靶面)1、根据误差理论,解释图示(a)(b)(c)分别表现了哪种误差。2、如果这是实弹射击的结果,你觉得图(a)、(c)所示误差分别可能是什么原因。练习4答案1、各图分别表现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疏失误差。解析:针对靶面图特点结合误差定义,抓主要矛盾,三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