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细巷中心小学孙石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评价、体会)一、导入明标同学们,从刚才的演讲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灾难中深深的父爱。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学习目标: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二、自学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是啊,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昔日的欢声笑语,如今已变为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惨烈的变化。孙老师这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的图片,同学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高大坚固的的立交桥转眼间变成了断壁残垣,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消防队长望着繁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这副模样,地震后的洛杉矶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废墟”,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瓦砾”。3、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导学案)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过渡: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父亲儿子)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交流句子: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请同学们呢来读读父亲的这三句话,看看有什么发现?问的是同一个意思,后两句话完全一样,老师的问题来了,虽然话有些重复,但父亲的心情一样吗?学生谈感受。第一次:恳切第二次:焦急第三次:发疯了透过父亲这简单的三句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心理。老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