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难题来源:中国投资作者:杨海霞2010年03月18日16:55我来说两句(2)复制链接大中小过去一年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急剧膨胀,有数据表明,目前官方统计数量已经超过3千个,总体融资规模达到4—5万亿元。中国银监会已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为2010年银行业3大风险之首。“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以政府所拥有的土地作质押进行融资,靠综合相关公司股票走势中国银行3.03+0.010.33%天津港6.53+0.000.00%建设银行4.85-0.02-0.41%城投控股6.41-0.03-0.47%收费能力而非项目自身的收费能力偿还债务。因此,可能造成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欠缺、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该问题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多种信息表明,决策层已着手规范地方融资行为、整肃地方融资平台。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表示,“对此要正视现实,规范运作,防范风险。具体而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投融资平台而采取分类管理和规范的措施。将与政府信用支持相关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范畴,严格按照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标准审核其举债行为和规模,就可以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无序扩大,防范可能出现的政府债务风险以及连带的金融风险”。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指出:“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规模只是表象,体制机制的可持续才是本质,才能形成防护网,让地方政府融资在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得到持续有效的约束与控制。地方融资的问题,根源还是在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上,如果不解决,此类问题会不断出现。国家对其风险隐患要有长远的考虑和全局的谋划”。在刘立峰看来,国家应该对地方政府融资进行体系性的重构,总体思路是“开正门,堵后门,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尽量多地开放适应地方政府职能要求的融资渠道,同时,要尽量减少地方融资中不规范的部分,实现融资风险的显性化,减少融资的负的外部性影响。此外,本刊还呈现了天津、重庆、四川3个不同特点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案例,并配以投资研究所多位专家特稿,多角度、深层次探讨地方政府融资和风险管理难题。规范地方融资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放地方政府债券和市场债券,应该作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在当前还存在制度性缺失和障碍。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是:为地方融资平台的正常融资提供通道,同时规范其发展,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连带形成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文/本刊记者杨海霞一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已经展开。1月19日上午,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提出,要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之后有消息称,财政部已经拟定了一份整肃地方融资平台的文件正在征求意见中。与此同时,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抽查已经展开。中国银监会在1月份的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银监会还要求商业银行将现有的平台公司“项目包”开包检查。同时,对无资本金、仅靠财政担保的项目停止新的授信。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各家银行需进行自查外,总行还将对各级分行进行抽查,以落实债权的保障措施全部实施到位。一时间满城风雨。去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曾经给当时被财政困扰着的地方政府们带来了希望,各地纷纷推出包括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轻轨、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规模十分庞大。然而,令地方政府失望的是,最终中央财政仅负担了总的投资计划中的1.18万亿,这意味着上报的大量地方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将由地方自筹,本来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变得更加困窘。于是,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为中央项目配套资金的重要手段,2009年初,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文,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被普遍解读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肯定和鼓励。1年间,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飞速发展,据央行2009年第4季度披露的数据,全国有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由于融资途径主要靠银行贷款,在去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