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现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事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致病因子---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2.简述氟元素的主要特征?卤族,非金属元素,负电性最强,强氧化性,常温下容易与许多金属元素化合,高温下几乎能与所有元素化合。自然界中的氟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易溶于水。化学地理迁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易被人体获得。3.简述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的分布?参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第3页。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除上海市和海南省目前尚未见到有关地方性氟中毒的报道外,其他各省份均有病区分布。饮水型是最主要的病区类型,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省份,东北三省一直是深受高氟危害严重的地区。另外,在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北、河南、山东、天津、北京也分布有大范围的病区。除饮水型氟病区以外,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和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还是我国的特有病区,前者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后者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和内蒙古等地,其余省份分布范围较小,病情较轻,危害不大。4.简述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状况?参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第4页。截止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已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和饮水工程建设。在燃煤污染型地方病氟中毒区全部落实改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居民正确使用炉灶率达到92.5%以上,降低了室内外的空气污染。基本查清饮茶型地方病氟中毒的流行范围,有效落实低氟砖茶,各种除氟、固氟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控制了其危害,降低人群氟摄入水平。“十二五”规划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病防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防治措施,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预防的根本措施是降低水氟含量,使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一)改换水源。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引水、打深井等措施,使病区群众改用低氟水源。(二)在干旱地区,找不到可利用的低氟水源或无条件引水、打深井的地区,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水中过量的氟,使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吸附过滤法、骨炭过滤法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要大力宣传高氟茶的危害,使病区广大群众认识到高氟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严重性,自觉改变不良的饮茶习惯,少饮或不饮含氟量高的茶,增强自我防病能力。5.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分类?参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第7-10页。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也是非常广泛,是世界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①浅层潜水高氟区这种高氟地区在地球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包括东北西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干旱盆地以及华东、中原、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主要特点是形成带状形流行分布,从黑龙江省西部起,经吉林省的白城地区,辽宁省的朝阳,内蒙赤峰,河北的怀来、阳原,山西的大同、运城,陕西的榆林、定边,宁夏的盐池、同心,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紫达木,延伸到西藏的盐湖。构成由东北向西北、西南的广大病区带。②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这类地区特点通常是存在分散型分布,但也有连结成片的,最典型的就是渤海湾一带。如天津的塘沽、大港,河北的沧州,南至山东的德州,北至辽宁的锦县等一些流行省市。据调查发现天津市700米深的地下水氟含量仍然很高。河南开封市、宁夏同心县等个别地区亦有深层高氟地下水存在。③富氟岩石和氟矿床地区这类地区主要是与当地存在的萤石矿、磷灰石矿或冰晶石矿有直接关系,如辽宁义县、浙江义乌市、武义县,河南洛阳市、信阳市,内蒙赤峰市,山东烟台,四川的石祁、冕宁,云南的昆明市,贵州的贵阳市以及新疆的温宿、拜城等地区。④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