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第一次T8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21年12月28日下午14:10-15:25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A.源远流长B.多元包容C.泾渭分明D.争霸称雄2.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账、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A.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B.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C.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D.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3.表1为宋代江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表1对于上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正确推论是A.宋代江南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赋税制度改革使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4.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由此可见A.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地位B.儒家思想僵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C.儒家思想经历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转变D.时代的发展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更替5.有学者研究清代中英贸易时发现,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银元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反向流动。以下选项符合材料的是A.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竞争力B.民族资本主义在不断成长C.工业革命导致银元反向流动D.中国与美洲贸易联系加强6.鸦片战争后,道光一朝的君臣在有关对外条约的谕旨和奏折中充斥着“恩赏”“推恩”“新恩”等外交语言;之后在中外条约关系的实践中,清政府官员往往用诸如“以求两益”“互得利益”“互惠互利”的表述。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追求利益外交B.与列强关系趋于平等C.洋务新政成效显著D.天朝上国理念的动摇7.表2为1929-1935年武汉地区棉纺织品出口量,其中的变化折射出当时中国表2A.棉纺织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B.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支持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8.图2为发表于1931年的漫画《东北事件》。该漫画图2A.描绘了列强共同控制东三省的状况B.揭示了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败C.体现了国联解决中日冲突的努力D.昭示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9.表3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表3A.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B.制度构建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10.1980年,由生产磨床转产的北京洗衣机总厂生产“白兰牌”洗衣机,将98%的零部件交给36个农村大队工厂店加工。这使得该厂机器产量由1979年的0.7万台,大幅增加为1983年的23万台,生产成本降低44%,带动了100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体现了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乡协作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C.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已经完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据统计,雅典在一年之中,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祭典和节日60余个。对戏剧比赛中的优胜者,雅典政府不但要给予他们在下次比赛中上演新作的优先权,而且还要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大理石上,晓示天下。这一现象A.激发了公民参政的热情B.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C.扩大了城邦统治的范围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统一12.伏尔泰怒斥:“你们曾经利用无知、迷信、疯狂的时代,来剥夺我们的地产,把我们践踏在你们的脚下,用苦命人的脂膏把自己养的肥头大耳。现在你们发抖吧!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