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法1、定义将频率1~100kHz的脉冲电流称作中频电流,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止痛: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各种神经炎、颈腰椎病、各种关节损伤与疾病等;2)兴奋神经肌肉: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伤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等;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瘢痕与挛缩、浸润硬化与粘连、血肿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乳腺增生等。(2)禁忌证:出血倾向、金属异物局部、有心脏起搏器、心前区、孕妇腰腹部等。3、设备与用具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中频电疗机,包括等幅中频电疗仪、调制中频电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音乐电疗仪等;仪器有相应的电极、衬垫、导线、耳机、磁带等配件。4、操作规范:(1)治疗前准备:按照治疗目的与部位选择电极,仪器电流输出调零后开机。暴露治疗区域皮肤,采取并置法或对置法或交叉并置法,电极紧密平整接触皮肤。(2)治疗操作:选择恰当的处方,缓慢调节刺激强度,治疗剂量以感觉阈或运动阈描述;治疗中可根据需要调节强度。(3)治疗结束:输出调零,取下电极后检查治疗部位皮肤,关机。需要时清洗消毒电极衬垫。5、注意事项(1)治疗前:需将治疗中的正常感觉和可能的异常感觉告知患者,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皮肤微细损伤局部可用绝缘衬垫后使用中频电疗法。(2)治疗中:局部感觉障碍区域治疗时,需采用小剂量谨慎治疗。电极需有良好固定,保证治疗过程中电极不滑落。干扰电治疗时,保证病变部位处于两路或多路电流交叉的中心。红外线疗法1、定义应用电磁波谱中的红外线部分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红外线为一种不可见光线,波长为0.76~400um。根据波长可将红外线分为短波红外线(0.76~1.5um)和长波红外线(1.5~400um)。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各种亚急性及慢性损伤和炎症、浸润块、硬结、肠粘连、肌痉挛、电刺激及按摩前准备、主被动功能训练前准备等。(2)禁忌证:急性损伤、化脓性炎症、循环障碍、局部皮肤感觉障碍、血栓性深静脉炎、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水肿及出血倾向、老弱年幼患者等。3、设备与用具红外线治疗仪、保护眼睛用纱布或生理盐水棉球等。4、操作方法与步骤(1)治疗前准备:检查灯泡、辐射板有无碎裂,灯头安装是否牢固,支架是否稳妥。接通电源,使灯头、灯泡预热5~10分钟。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2)治疗时操作:移动灯头,距治疗部位20~50cm不等,使灯头中心对准病患部位,以患者有舒适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20~30分钟。若治疗中出汗,应及时拭去汗水,防止烫伤。(3)治疗结束:移开灯头,检查皮肤,拭去汗水。5、注意事项(1)头、面、肩、胸部治疗时患者应戴墨镜或以布巾、纸巾或浸水棉花覆盖眼部,避免红外线直射眼部。(2)治疗部位有伤口时应先予清洁擦净处理。(3)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得随意挪动体位或拉动灯头,以防烫伤。(4)治疗过程中如出汗过多,感觉头晕、心慌等应适当加大灯距。治疗后休息、饮水。(5)神志昏迷者或局部有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瘢痕者治疗时应适当加大灯距或关闭部分灯泡,以防烧伤。(6)多次治疗后治疗部位皮肤可出现网状红斑和色素沉着。牵引治疗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的物理治疗方法。一、颈椎牵引1、定义应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称为颈椎牵引治疗技术。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症状较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寰枢椎半脱位无手术指征者,斜方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2)禁忌证: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者,有脊髓受压症状的颈椎病,颈椎骨质有破坏者,如怀疑有结核、肿瘤等骨质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心肺功能差及精神不正常者。3、设备与用具颈椎牵引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