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奏响工业经济发展新乐章—正蓝旗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典型材料2003年以来,正蓝旗旗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盟委、旗委(扩大)会议精神,把“主攻工业,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第一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建设步伐,按照煤炭、电力工业为先导,矿产资源开发转化为主体,新型建筑材料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构架,建设全盟最大能源基地的思路,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统筹矿、乳、肉、毛、沙等优势资源,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循环,全力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思想决定出路,措施造就新辉煌。正蓝旗早在2003年12月召开的旗委(扩大)会议上,就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牢固树立起‘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工业强旗思想,增强旗域经济实力,实现从牧业旗向工业旗的跨越”的发展思路。按照正蓝旗对工业发展的总体计划,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平均增长67.8%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增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86:8。搭建引资平台,巧用外资助力。2003年,正蓝旗因地制1宜,突出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总占地9.2平方公里的上都高载能工业园区和上都工业园区。历经3年的建设和发展,园区累计投资7000万元,完善了园区“四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上都高载能工业园区形成了高载能项目专区,在上都工业园区形成了建材加工和农畜产品加工“一园两区”的新格局。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投资热土。正蓝旗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当作发展的头等大事,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方位、宽领域地进行开放、引资与合作。建立了旗委、人大、政府、政协与企业对接的联系制度,经常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成立了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为入住企业提供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建成经常化服务,园区实行挂牌保护,有效杜绝“三乱”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各级班子抓工业的力量,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专业人士管工业、抓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抓项目,为打造工业强旗提供支撑。正蓝旗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能够发挥资源优势的大项目、能够带动结构调整的新项目、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改项目,扩张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名牌产品。大力发展集群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整合,力争在优势产业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集团,提升市2场竞争力。同时,在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中,要高度重视发展三种经济,即通道经济、循环经济和文化经济;拉长三个链条,即投资链条、消费链条和产业链条;解决三个瓶颈,即资金短缺、电力紧张和控制用地问题,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转变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激活民资抓投入,为打造工业强旗增强活力。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的重要渠道,坚持外资内资并举,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打好“民营牌”。按照“非禁即人”的要求,降低门槛,全面清理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放开放活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摆脱家庭式经营和小富即安思想,实现产权多元化,经营集群化,把民营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水平。扩大开放招商,为打造工业强旗拓宽空间。牢固树立“亲商、重商、富商、安商”的思想和“市外即外”的开放意识,借助“东引西进”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扩散,开展特色招商和优势招商,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加大组织推进力度,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凭借外力,善聚内力,形成合力,形成“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新局面。以人为本抓环境,为打造工业强旗构建和谐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五个统筹”,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发展壮3大县域经济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打造三个环境,即“生态新密”、“平安新密”和“诚信新密”,建设服务型政府,形成宽松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搞好三个保障,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加快发展科教文卫就业、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