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教案课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型:新授课授课人:张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含义及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含义及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视频欣赏)教师播放《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视频,教师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由什么组成?由问题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了解学习内容。二、学环节一自主学习学生打开教材首先自主学习课本P19-24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自主学习题目。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常是植物,动物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大部分细菌和真菌被称为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3.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4.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而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_。6.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教师边巡视,边就学生疑问作相应引导。教师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环节二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时教师巡视并适当引导)探究一右图为池塘生态系统,想一想:1、你能在这个画面中看到哪些生物?生:动物:鱼、水生昆虫、底层甲壳类、微观动物植物:水生植物等微生物:细菌和真菌2、图中生物的生存需要哪些非生物因素?生:阳光、空气和水等。教师边板书边归纳总结。抢答环节检测: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生态系统?1、洞庭湖(对)2长江里的水和石头(错)3、草原上的一群羊(错)4、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错)由图片“树叶、虫和鸟”三者之间关系引入食物链的概念;由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否是完整的食物链,引入食物链书写规则。进入探究二下图是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1、数一数这里有几条食物链。生:五条,分别是:1草→鼠→狐2草→鼠→鹰3草→鼠→蛇→鹰4草→兔→狐5草→兔→鹰。2、如果某种原因.狐和鹰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会?生:减少。3、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生:狐和鹰。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除且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狐和鹰在这几条食物链中它们都最高级消费者,所以他们体内积存的重金属污染物最多。师归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会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这就形成了食物网。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随着动物的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而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探究三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设问:1、假如草长得繁茂,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生:短期内,兔子有了充足的食物,数量会急剧增加。但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加,因为兔子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草木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兔子的取食,兔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死亡或迁走。2、在草原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是,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有哪些后果?生: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使牧草被过度取食而导致草原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