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之我见国际形势之我见当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经济萎靡、地区冲突频发、国家摩擦增多,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上了《形势与政策》后自己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加深了很多。这不仅由于大学自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了解外面形势的渠道多了很多,更由于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形势与政策》课,使我们能够正确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错综的国际形势看起来好像都与我们大学生无关,但想深一层事实是否是这样呢?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在打败帝国主义推动社会发展上,学生群体不可置疑地被认为是一股强大而不可缺少的力量,而如今社会发展,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了解当前的形势,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下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依据,斗胆对国际形势稍稍分析。2013年将是一个比2012年更加动荡不定的年份。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及与中国关系恶化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在欧洲大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逐渐转趋恶化,不仅让欧盟一时束手无策,甚至也让全球经济备受牵连,成了欧债危机的“陪葬品”。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说带有强烈“火药味”的北非、中东变革导致一些国家政治体制崩溃还不足2为奇的话,那么,发生在平和、稳定和成熟的欧洲大陆的一场债务危机,竟然也促发并导致如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政府的相继垮台,这的确令人唏嘘不已。虽然欧债危机目前暂时得以缓和,但主要欧盟国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影响而展开的明争暗斗,将导致欧债危机朝向更加不明朗的方向发展。在亚太地区,所谓中国“南海问题”纠纷表现格外突出。从11年3月份开始,中国与那些在南海部分岛礁主权以及海上划界存在分歧的国家,不断发生海上冲突事件,如中国海监船砍断越南海底缆线、越南海上执法船冲撞中国渔船等。在越南首都河内,反华示威游行事件也接连发生。而相对弱小的国家,如越南和菲律宾还采取“抱团”合围中国的策略,试图利用以众敌寡的“群狼战术”对抗中国。越、菲两国还通过加强海上军事装备,以及同美、澳频繁举行大规模海上联合军演等方式,向中国展示“不惜动武扞卫主权”的姿态,令局势更趋紧张。来自域外势力,如美、俄、日、澳和印度等,也伺机介入南海争端,把本来属于中国同有主权诉求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和复杂化了。南海局势动荡,为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2012年来,美国外交政策有明显的“大调整”和“大转向”。在正式结束“两场战争”之前,白宫就已经把美国外交重点重新落在亚太地区: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就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宣布,美国将把战略重心移到亚太地区,加强同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同年10月,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外交事务》期刊上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长篇文章,详细论述美国“重返亚洲”的背景、目的和策略;11月,在APEC首脑峰会和东盟系列峰会期间,奥巴马总统再次强调“重返亚太”的政策,并积极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协议》(TPP)的落实。而希拉里历史性访问缅甸,被誉为“挪动了大棋局中一枚最牵动的棋子”。很明显,美国采取“积极介入、强化主导、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是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等全方位回归亚太地区,积极扩大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