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方案曲沃县实验小学李霞课题名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科目小学数学年级三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交流、发现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安排可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三、知识与技能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会解决有关生活中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计算方法,(长+宽)×2教学资源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前作业,预习苏教版第五册数学课本63页的内容,并尽力完成预习提纲的要求。1、我能:找出题目中的的数;2、我会: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思;3、我试试:提出问题并解决1教学活动2二、自我展示(检测预习结果)1、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那些数?(28米、15米)2、这两个数代表什么意思?(操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课件出示,帮助学生理解)3、提出的问题?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用小棍在课件上指一指周长是哪些线段,其他学生也一起指)教学活动3三、合作交流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同桌交流解题方法并记录下来。(2)汇报结果,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①28+15+28+15=86(米)②28+28=56(米)15+15=30(米)56+30=86(米)③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④28+15=43(米)43×2=86(米)(3)比较算法,那种算法最简单?第四种,计算步骤少。同桌说说最喜欢的这种算法是怎样算的。课件形象的表示出长加宽就是周长的一半,点拨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长加宽)×2,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2、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例题,读题理解题意。(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尝试解题。独立解题,交流算法。教学活动4四、点拨提升1、总结:(1)长方形周长的最优计算方法,(长+宽)×2(2)正方形周长=边长×42、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教学活动5五、检测反馈1、(1)想想做做3、计算每个图形的周长。(2)想想做做4、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3)想想做做5、解决实际问题2、课堂小结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