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幸福鸟》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幸福鸟》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简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作具体地阐述。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幸福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在西藏的民间故事,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闯过三道难关,寻找到了幸福鸟,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动人故事。文章歌颂了旺嘉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故事情节生动,描述具体,语言通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语言。2、学习目标结合单元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旺嘉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③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前因后果。3、重点难点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旺嘉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是学习重点。“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前因后果。”是学习难点。二、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学习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多种方式朗读,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此外还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点拨、引导。学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的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三、说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分为“导入、独学、群学、展示、总结、检测与反馈”六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对世界上的鸟了解多少呢?有一种鸟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你知道是什么鸟吗?”从而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在西藏流传的民间故事——《幸福鸟》”。第二个环节是独学环节。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完成这两道题:课件链接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找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下来,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确定好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做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2、默读课文4——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旺嘉遇到的难关。他是怎样克服的?每次结果怎样?读完后,完成表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我在让学生进行群学探究于是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群学。群学时,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独学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或遇到的困惑。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惑,达成共识。再在组内讨论:旺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为了突破重难点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体会旺嘉遇到的困难,我挑选出了以下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再次重点感悟。我是这样引出这三句话的:“下面是从文中摘录的句子品一品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课件链接合作探究:在品读感悟这三句话时,我让学生画记动词,体会旺嘉的勇敢,再相机指导朗读: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应该怎样读?你认为哪个词应该读重音?跟同桌互相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最后,小组一起探究:旺嘉为什么能克服千难万阻找到幸福鸟呢?美美地读最后一段,体会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第四个环节是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引导学生各个小组间的个性讲解展示,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第五环节:拓展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当旺嘉终于站在幸福鸟面前,幸福鸟驮着旺嘉飞回家乡时,我打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旺嘉会对幸福鸟说些什么?乡亲们看到旺嘉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旺嘉和家乡的人们会过上怎么样的生活?我让同学们随着旋律充分想象,畅所欲言,我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