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卧龙自然保护区猕猴2、种群的特点: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个概念呢?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3、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4、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某种群中某基因的数目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数基因频率=某基因型的个体数个体总数基因型频率==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转换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a,其频率分别为p与q(p+q=1)。亲代AA和aa自然交配后F1袋具有AA、Aa、aa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p(A)+q(a))2=p2(AA)+2pq(Aa)+q2(aa),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产生A配子频率为:A=p2+1/2×2pq=p2+pq=p(p+q)=p产生a配子频率为:a=q2+1/2×2pq=q2+pq=q(q+p)=q例:如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a,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解: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40%=30/100×100%+1/2×60/100×100%=60%=10/100×100%+1/2×60/100×100%=40%A%=×100%2×AA+Aa2(AA+Aa+aa)a%=×100%=60%2×aa+Aa2(AA+Aa+aa)×100%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进化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异变异的类型有那些?不能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2.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变异产生更多变异((基因型基因型))、不定向、不定向(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1.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3.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此外,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也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例如:一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2×104×10-5个体×108种群=2×1071.种群中突变的特点:突变数很大、随机、不定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可遗传变异、不定向结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重组突变新的等位基因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黑色S、浅色s)英19世纪曼彻斯特英20世纪曼彻斯特S(黑色)基因频率:桦尺蠖桦尺蠖5%以下95%以上未形成生殖隔离,还有基因交流(三)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结果: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结果: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1、物种的概念:指能够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