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四处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热爱自然,寄情万物,在他二十五岁时,他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游历天下。有一天,他来到了长江,乘舟而下,看到了—天门山。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17古诗三首1.会认“亦、宜”等5个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望天门山》。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对大自然,对祖国风光的热爱。学习目标第一课时望天门山什么意思?分析题意1.看;向远处看。2.拜访;问候。3.盼望;希望。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5.怨。6.指望子。7.介词。向;朝。8.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或十七)。望望天门山站在远处看天门山试说说“望天门山”是什么意思。注释:①[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注释能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办法。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走进天门山,去欣赏它的雄伟和秀丽吧!诵读古诗根据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语调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懂的字多读几遍。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谁来读一读标红的词语?chŭduànzhìfāngū看注释,介绍一下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生字都读准了,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请你用斜线划出节奏。再读一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诗出现了哪些景物?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把你们的回答连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跟老师读一读,领略李白笔下的天门山。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天门山真是高耸入云,雄奇壮观!两山本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似乎是这楚江的怒涛,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就是李白看到天门山,看到这幅图景,他在想些什么?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抓住“断”和“开”字,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这是“断”的小篆写法,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断江水像斧子,将天门山给劈开了。根据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这么汹涌的气势,用一个词来形容。波涛汹涌、风号怒吼、汹涌澎湃……波涛汹涌的长江居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把这两个字放进诗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放佛看到:()的天门山被()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一分为二。高大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一分为二。这样汹涌的气势,男生一起读一读。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把浩荡的长江水给改变方向。碧水东流至此回。山至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碧水东流至此回。湍急的河流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碍,你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回象形字,回旋的漩涡回1.曲折环绕。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这里的“回”是哪种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高大、坚不可摧……天门山真坚固啊,现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激起回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看到此景,诗人李白会说些什么?天门山真是奇景。山雄伟,水壮阔,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冲山开,山阻水回,这样的景色,我们合起来读一读!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进,他又看到了什么?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哪个字用得最妙?为什么?“出”字化静为动,这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