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用于小儿扁桃体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用于小儿扁桃体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8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时给予罗哌卡因棉球浸润切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结束前10min加用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h、8h、12h,观察组静息VAS评分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可减轻小儿扁桃体术后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关键词]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小儿扁桃体术后;镇痛效果扁桃体摘除术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手术对咽喉部有较强刺激,术后容易引起较长时间的创面疼痛,24内疼痛尤为明显,若疼痛不能及时缓解,易导致患儿的进食和睡眠障碍,部分患儿疼痛或咽部分泌物的分泌可刺激患儿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从而可能导致创口再次出血,延迟患儿出院时间。氟比洛芬酯属于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罗哌卡因属合成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获取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用于小儿扁桃体术后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8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中女18例,男22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12±1.17)岁。对照组中女15例,男25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96±1.28)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1.2方法两组患儿术前均禁饮禁食。术前30min肌肉注射0.02mg/kg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122),0.1mg/kg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167)。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术前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2m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3)、0.5mg/kg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57)、0.1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2μg/kg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行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麻醉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靶控输注。手术结束则停止麻醉,患儿自主呼吸回复良好后拔除气管导管。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采用棉球浸润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07)10ml浸润切口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54)1mg/kg。1.3观察指标(1)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后2h、8h、12h的静息VAS评分和运动VAS评分,满分为10分,即分数越低,镇痛效果越好。(2)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异常出血、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χ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VAS评分观察组术后2h、8h、12h静息VAS评分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VAS评分对比(±s)2组静息VAS评分运动VAS评分别2h8h12h2h8h12h对照组(n=40)5.97±1.345.11±1.594.35±1.368.51±1.776.72±1.294.72±1.24观察组(n=40)3.94±1.273.07±1.132.73±0.864.19±1.493.67±0.273.04±0.72t6.9546.6146.36711.80914.6367.41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2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恶心呕吐、1例异常出血、1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异常出血、1例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00,2P=0.692)。3讨论术后疼痛是是扁桃体摘除术常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