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察“故事型”美术活动句容市白兔镇中心幼儿园张晨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对比法等,对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在园进行“教育微创新”中的“故事型”美术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观察表明:通过“故事型”美术活动锻炼的幼儿在美术创新上表现地优势更为明显,特别是在构图构思上表现得更为出新。关键词:“故事型”美术活动绘画能力前言:所谓“故事型”绘画,就是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但是故事的结尾是由幼儿自己想象的,然后再通过幼儿手中的笔画出他们自己心中的结尾。这是一种突破传统的绘画形式,以“故事”为依托,发散幼儿的思维,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绘画可以让儿童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绘画是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而这种“故事型”绘画能让儿童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本班幼儿是从小班下学期开始进行“故事型”绘画的,现在他们已经是中班幼儿了,这种“故事型”绘画的能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这种能力的差异性也逐渐体现。这种绘画的方式在平时的美术活动和区域游戏进行渗透,主要是以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凭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构思,然后通过画笔勾勒出自己所想。正文:本文通过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能力表现,来初步了解幼儿对新型绘画方式的掌握程度,以及“故事型”绘画对幼儿美术能力的促进程度。我主要采用了对比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对A、B两组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观察。主要通过对幼儿在构思、绘画能力和上色三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例如,幼儿是否能构思出与众不同的图画;是否能大胆着色;是否能表现与众不同的绘画技巧等。具体评判标准见下表:幼儿在园绘画的观察记录表维度组别构思着色绘画技巧强弱强弱强弱ABA、B两组幼儿的绘画水平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为了观察对比“故事型”美术活动的时效性,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A组一直保持“故事型”美术活动的练习,而B组则停止此类美术活动,转而进行一般的美术活动。这时,问题出现了,一个月后,A、B两组幼儿在着色、绘画技巧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并不大,但B组幼儿在构思构图上就明显表现得比A组弱。例如,在一个月后的某次共同“故事型”美术活动中,老师讲述了一个小红帽迷失在森林里的故事,幼儿自己构思小红帽遇到了什么?B组小朋友画出的作品就是自己听过的故事内容,遇到了大灰狼;而A组小朋友的作品就比较丰富,具有层次性,有的画的是小红帽遇到了森林仙子,有的画的是小红帽阻止了光头强砍树······结论:我觉得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老师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以及孩子自身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我一直主张这种开放式教学的方式,我同时也坚信这一类教学方法也会越来越被大家认可。“故事型”绘画能锻炼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十分重要。人们不难观察到画画好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那是由于他在绘画活动中接触的事物多,受到的感知刺激多,积累的感性知识丰富,并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凭借具体形象甚至通过自己的动作进行思维。绘画艺术不只靠形象思维,还要伴以相应的抽象思维,那这种抽象思维来源哪?其实,“故事型”美术活动就为这种抽象思维提供了一个平台。“故事型”绘画更能丰富幼儿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大胆丰富的想象,是艺术创造、科学发明的必要因素。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把他们天真的好奇和遐想引导到科学和艺术的轨道上去,绘画正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大胆想象、自由奔放的天地。但是,对于这段时间的“故事型”美术活动的实施,我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的,比如,面对孩子的差异性该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