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算乘法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56~57主题图及例1和例2,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2题。二、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乘法的方法。2.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算理。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去游乐园玩的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口算乘法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1.出示教科书P56的主题图。师:观察教科书P56的情境图,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一部分,但并不完整。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表达完整:玩旋转木马每人每次5元,玩激流勇进每人每次10元,玩过山车每人每次12元,玩登月火箭每人每次8元,玩碰碰车每人每次20元。【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但是通过仔细观察与思考,也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提示】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数学信息不单单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从图表中呈现。2.根据所列数学信息,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情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要是根据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的合理问题,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再从所提问题中提取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老师则可自己提出。【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教学教科书P57例1。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学情预设】预设1:用加法,20+20+20=60(元)。师:像这样数据很少的时候容易加,如果数据要是很多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用到乘法了。预设2:用乘法,20×3。师:20×3该怎么算出来呢?这就需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板书算式及课题)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预设1:表示20个3相加。(师:这里3表示什么?题目中有这样的20个3吗?)预设2:表示3个20元相加,一个人玩过山车就是20元,现在有3个人玩,就是3个20元相加。(对表达清楚的学生予以表扬。)(2)自主计算,交流算法。师:那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来。【学情预设】预设1: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预设2: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解法1:20+20+20=60师: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解法2:2×3=620×3=60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它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学情预设】二三得六。师: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六”表示什么?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师:谁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学提示】列式时对用加法计算的学生也应表示肯定,但还是提倡用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教学提示】让学生经历摆一摆的过程,体会从动作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转变。【设计意图】呈现用加法和乘法计算的两种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通过“2个十乘3是6个十”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想“二三得六”算20×3=60的计算方法。师:看解法2中的算式,能发现规律吗?请同学们再想一想200×3的结果是多少,2000×3的结果又是多少,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算一算。学生快速计算后,交流计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完善板书)(3)归纳算法。师: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该如何计算呢?学生自由交流。【学情预设】学生会对这几种不同的算法进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出最简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