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带你辨症治疗脾胃病作者:李基强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1年第5期李基强屏山县人民医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很多人患上了脾胃病,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从中医角度来看,对脾胃病进行辨证治疗,通过调养可以缓解症状,逐渐恢复健康。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脾胃病,接下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希望可以有所了解。脾胃病脾胃是指脾经和胃经,从中医藏象学说角度来看,还包括脾和胃及所络属的经络,脾胃病涵盖了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的大部分疾病。人体能量获取主要是通过饮食,但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特定生理功能,从而维持生命状态。为什么会得脾胃病呢,这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首先是饮食因素,如果长期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等,对脾胃会造成伤害;其次是情绪因素,如果精神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愤怒、暴躁的情绪,看上去和脾胃病没有关系,实际上会对脾胃运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再次是气候因素,多雨季节是脾胃病的高发期。最后是生活工作因素。当思想压力比较大时,对脾胃运化功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了脾胃病的发生。由此可见,脾胃病病因比较复杂,所以要全面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关于脾胃学说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理论基础,其中提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充分说明脾胃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健脾益气通过对脾胃病发病机制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疾病,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所以健脾益气才能治疗的根本方法。从中医角度来看,脾胃病治疗方法比较多,例如辛开苦降、运脾除湿、散寒理气等,李德新关于脾胃病治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先要弄清楚脾和胃的主次关系,偏于脾者,要采用东垣温补法,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偏于胃者,遵循叶氏濡润之道,关键在于保护胃之阴液,采用润药来治疗。王大鹏认为在运用健脾益气法时,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相配合,才能达到更好效果,常见配合方法有健脾益气理气法、健脾降逆法等。2调畅气机唐江山认为,引发脾胃病的原因是升降失常,所以调畅气机就成为了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邵祖燕脾胃病原因是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所以在治疗时要对升降进行适当调节。王熊国认为,辛味药在脾胃病治疗中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关于脾胃病调畅气机相关研究比较多,所以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气机的调畅,保证脾胃健康状态。3运脾、调气马晓英认为,苦辛法在治疗脾胃病中,可以起到通达上下内外的作用,非常适用于湿热证,为其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马俊善用行气法来治疗脾胃病,行气法对于止痛、除胀等有着显著效果。中医对脾胃病治疗是不断调养的一个过程,逐渐恢复正常状态,确保发挥出生理功能。4祛湿安胃脾胃病发生和湿气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祛湿是治疗胃病的重要一步。单兆伟对脾胃病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运脾除湿、清胃泻热、清热化湿等方面,其中祛湿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李振华认为,祛湿要采用温和的药物,清热要采用凉寒食物,如果用药不注意,可能会导致湿气加重,对脾胃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要特别注意。脾湿和胃热是相互矛盾的,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成为了疾病治疗的突破点。5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马贵同认为脾胃病治疗有非常重要四点,分别是审证求因,观察细致入微;精于辨证论治,强调健脾补虚;善调脾胃升降,重胃气存无;博采中西之长,拓展治疗思路。6饮食停滞型这类患者经常会吞咽酸水,吃一点东西就感觉饱了。要给予消食导滞药物,例如山楂、陈皮等,可以起到很好治疗作用。7淤血阻滞型这类患者治疗重点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药物有冰片、三七、丹参等,按照要求去服用,可以有效治疗脾胃病。8辨证治疗注意事项脾胃位于中焦,乃气体升降之枢纽。所以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保护好患者的胃气,避免胃气受损,同样不能出现胃气过度的情况,实现合理控制。如果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要给予健脾益胃之品,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果患者脾胃功能失调,要进行补益治疗;对于阴阳不平衡患者,要给予攻实补虚、升降,利用温寒相适方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