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语文教学郴州市苏仙区塘溪学校陶小琴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已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我的教学之中,用网络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必要性、教学效率。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进行信息化教学:(1)课程理念需要信息化教学辅助。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提供多种载体来源,让教学更贴近生活。(2)学科内容需要信息化教学辅助。当前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局限于课本,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拓展语文教学时空,让学生对语文最新发展动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形式需要信息化教学辅助。教学除了课堂上的讲述,还要进行实验操作及辩论、展示等,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则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知识进行重组。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1、信息化教学,除了信息量的承载,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跳出“填鸭式”教学的怪圈。信息化教学可以利用信息的多样性呈现鼓励学生多想象,多思考,替代传统板书和挂画功能。比如在教《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可能对“失重”不太理解,这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地心引力》等太空片的片段来演示失重的画面,更是可以鼓励小朋友想象自己在太空中的生活,同时询问小朋友知不知道太空中还有一些什么,再通过多媒体将太空中的其他物件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是可以发掘和培训学生对天文的爱好。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读写中,更应该在读写的基础之外,通过引导学生发掘和启蒙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爱好。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佳作连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意境。而限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对语文教材的品读首先是感性而较表面的。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引导他们进一步体会教材的“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使文章所要表达的“美”更直观,更形象,将教材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呈现于学生跟前,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欲,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通过静态的或动态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如对于没有见过草原的学生来说,《草原》一课所描绘的情景离他们太远太远了,他们无法在头脑里形成相关画面,无法激发美感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播放一段草原风景录像片,将无声的语言描写变成动态的美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句一下子变得形象可感起来,学生深深地为大自然的美丽所折服。可见,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认知更加真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利用音乐,渲染气氛。音乐是有声的语言,它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语文课上适当播放适合课文内容的乐曲,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调动其感觉、知觉,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悉心品味,悟出其美妙之外,从而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月光曲》是一篇经典作品。为了让学生悟出文中所描绘的那种随乐曲起伏而产生的不同意境美,我让学生闭目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随着音符的流动,我慢慢提示:“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很快地便进入文章语言所描绘的意境之中。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特点,我们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