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重点注释】①结庐:盖房子。②尔:如此、这样。③悠然:自得的样子。④相与:一起、结伴。①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②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心远地自偏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③赏析“采菊句”:“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④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不经意的映人眼帘。“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⑤赏析“山气句”:⑥赏析“此中句”: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还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人生的真义要表达,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1)从诗人所做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限填两字)•(2)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理。(2分)诗人隐居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是否离开人群。只要心志高远、心情闲适,超尘脱俗,身处“人境”也如同居深山幽谷。采菊•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一个“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展现了乱草丛生的景象令人感到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首联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2分)“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悲凉_破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以乐景抒哀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5.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6.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3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面对沦陷的山河,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他内心的悲凉和苍老之态都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或换一种问法“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写出了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