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60例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治疗主法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治疗,治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6%。经论:控制感染和变态反应因素导致的鼻腔鼻窦黏膜炎症。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病变轻者,不伴有解剖畸形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伴有导致窦口鼻道复合体和嗅裂阻塞的明显的解剖异常以及鼻道息肉,则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包括内科和外科措施。【关键词】?慢性鼻窦炎;治疗;全身用药;局部用药【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039-02慢性鼻窦炎(CRS)是由多种因素单独或交叉长期作用下所引起的鼻窦和/或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疾病,及其他因素造成的黏膜炎症,也有认为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外伤等引起相应的黏膜改变与CRS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选取临床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上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期中男性35例,女15例,年龄8~52岁。均有急性窦炎病史,并且反复发作。病程1年~5年。1.2方法1.2.1全身用药抗生素对于明确感染性病因,或合并有感染因素的慢性鼻窦炎,应使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选用抗生素,最好的原则是依据鼻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而定,而在未得到确切的检验依据前,可选用针对化脓性球菌或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耐药的青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也可适当加用抗厌氧菌类药物。最终根据鼻腔分泌物量、色泽来确定疗程。一般认为在脓性分泌物消退后再用药一周较为合适,慢性鼻窦炎的抗生素使用疗程不超过3周。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辅助控制鼻腔鼻窦黏膜炎症,其主要作用抗炎、抗水肿。如必须使用应充分了解禁忌证,如精神性疾患、胃溃疡、活动性肺结核、青光眼等,应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其用量,一般使用方法为0.5mg/(kg·d),清晨空腹一次性口服,推荐使用短效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4天,防止并发症。黏液稀释及改善黏膜纤毛活性药常规辅助用药,可稀释脓性分泌物,同时恢复黏膜纤毛的活性,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和鼻腔黏膜环境的改善。抗组胺类药物对于合并变应性因素者可适当加用该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水肿程度。1.2.2局部用药1.2.2.1局部糖皮质激素局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水肿效应,无论病因是感染性还是变态反应性,病变程度及范围大小,是否伴有鼻息肉,术前还是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都可作为主要用药;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治疗,以控制鼻一鼻窦黏膜的炎症及水肿,最终达到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的目的。局部激素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可缩短病程和延长再发时间。使用时间在3个月以上,FESS术后使用时间在鼻窦黏膜上皮化后,或者患者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1~2个月。对于局部激素的选择,要注意药物的受体亲和力、生物利用度、局部副作用等。一般说来,目前在国内使用的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喷鼻剂,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显示,长期使用均比较安全、有效,局部和全身副作用较小。1.2.2.2减充血剂的应用长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会对黏膜纤毛系统的形态与功能造成破坏,尤其是盐酸奈唑啉、麻黄碱类药物。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酌情使用,应选择低浓度、副作用少的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慢性鼻窦炎的鼻腔鼻窦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以组织间质水肿、增生为主,而非单纯血管扩张所致,减充血剂作用不大,除伴有急性感染发作、鼻塞症状非常明显时,一般很少使用。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后,由于鼻腔、鼻窦引流通气问题已经解决,可不再使用减充血剂。1.2.2.3生理盐水冲洗是当代非常流行的治疗和鼻腔保健护理方法。有两种冲洗方法:①用35~40℃无菌温生理盐水经特制的器皿,直接进行鼻腔冲洗。可以达到清洗鼻腔、改善黏膜环境的目的。也有文献资料显示,使用2.8%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可减轻黏膜水肿。②用特制的导管伸入窦口冲洗,适用于上颌窦、额窦及蝶窦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