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一节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2).如无禁忌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6)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第二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答: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感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6)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至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胃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7)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8)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9)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2.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答: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5)手术人员接触组织要尽量轻柔,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思组织,避免形成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除外。(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确保引流充分。3.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答: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第三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感染的措施?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感染包括:(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