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语文学科进一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好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以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因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它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一、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感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景,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已经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否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借助音响、影像、语言将教学内容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视听感官,接受信息,刺激大脑,唤起表象,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我们利用计算机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常用方式是:(一)、声乐渲染,图文并茂。如教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是一首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将不幸歌女和迁客谪官的悲剧命运联系在一起,直抒“天涯沦落”的哀怨之感。如果我们在授课前给学生播放电影《知音》中那首如泣如诉的主题曲,同时用幻灯出示一副琵琶女“低眉信手”弹琵琶、诗人以泪洗面听琵琶的灯片,音乐凄切,画面悲凉,构成了一种立体的萧瑟凄凉的情境,然后就势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二)、图片营造氛围。运用图片投影,利用具体、直观的图形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读课文时,利用画面投影,不仅可引起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及总体把握。如郦道元的《三峡》,文中描写了三峡的水、山、地貌及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到三峡去旅游过,更无法体会到那份美丽。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美的图片,再结合讲课,收到渲染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良好效果。营造氛围不仅仅限于音乐、图片,还可以是影片、幻灯片等。它可多角度地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也可运用多种手段来营造切合文章主题的环境,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二、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大量信息。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众所周知,单位时间内多媒体给我们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又能够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为利用多媒体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