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襄阳田家炳中学刘银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能力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二、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三、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四、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及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有关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二)讲授新课体味传统文化幻灯片展示宋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齐声诵读导入新课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幻灯片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时播放王菲同内容歌曲《但愿人长久》,同学们欣赏音乐,进行探究活动一:你能从《但愿人长久》这首歌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吗?(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找歌词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大家分组抢答,我们把大家的观点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有中秋节赏月,饮酒作诗,传统习俗第二,有朱阁,绮户,宫阙等传统建筑第三,歌词本身是宋词,是古代文学,属于传统文艺第四,中秋月圆盼人团圆,思念亲人,是传统思想2.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我们身为襄阳人,襄阳的传统文化又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幻灯片展示襄阳传统文化图片,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清明祭扫,中秋吃月饼,放孔明灯等传统习俗;有襄阳北街,城墙等古建筑;有米芾字画等传统文艺,过年回家团圆等传统思想引起学生共鸣二、传统文化在今天幻灯片播放歌词也是宋词《明月几时有》,讨论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的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歌词从传承千年的宋词演变而来,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词中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歌词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歌词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所以,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1、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2)相对稳定性(3)鲜明民族性传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2、传统文化的作用(1)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幻灯片展示《二十四孝——埋儿奉母》的故事: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