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从10世纪唐代后期到宋帝国早期,中国所发生的转变标志着中华帝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断裂,北方士族靠着谱牒的政治优势而形成的“旧世界”,在延续了几百年后最终在880-960年的混乱和内战中消失了;随着士族衰亡,他们那套治国之道也渐被忘却和遗落。......中国历史上很少有朝代像宋朝那样愿意去塑造和改革整个社会,有些历史学家甚至把宋代称作开启现代性曙光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目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壹贰叁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肆南宋的偏安【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顺口溜:南唐吴越吴南平前后蜀还有南北汉再加闽和楚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宋太祖赵匡胤(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的最高长官)、更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春,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县)报称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很大,请求派兵援助。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执政大臣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率兵北上御敌。赵匡胤在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石守信等策划下秘密行事。2月3日,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时,发动兵变,授意士兵为他黄袍加身,反叛后周,改拥赵匡胤为皇帝。而后,赵率兵回师开封,没有烧杀抢掠,「太祖陈桥之变,与众誓约不得惊动都人;入城之日,市不改肆」。初三赵匡胤陈桥兵变还京。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帝国的灭亡和宋帝国的建立,某程度上亦标志着五代十国时代开始迈入新时代。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材料一(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材料二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材料三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司马光《涑水记闻》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措施(1)地方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州郡属中央地方设通判文臣做知州谁敢再造反钱谷转运忙消除地方患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