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所属地区:中国华南面积:5.6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行政区类别:经济区所属地区:华东地区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些年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长三角】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京津冀】以重化工--资本密集型为主,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竞争力【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步入是改革开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随之而兴;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通过高新技术,打造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京津冀】聚集竞争力最高。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这一地区传统的重化矿冶工业与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三、动力机制【珠三角】外资推动型。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长三角】民资主导型。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京津冀】国资主导型。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但也要看到,该地区民资和外资的增势趋强。四、增长源泉【珠三角】出口拉动型。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长三角】投资拉动型。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京津冀】内需拉动型。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该地区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五、科技【珠三角】信息产业占了重要比重。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里,集中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