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运粮湖中心小学陆海芳【教学目标】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教学思路】《跨越百年的美丽》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点就是: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因此,教学前可以围绕题目进行谈话:教学时以标题的中心词“美丽”为突破口,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逐一发现美丽所在,理解“美丽”内涵。之后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设计理念】以“美丽”为主线,对文中重点语句进行评析,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使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为容貌之美,更体现在她的人格之美,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3.《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介绍什么是科学精神?3、了解我们身边熟悉的科学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袁隆平、爱迪生、牛顿、陈景润等等)二、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1、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2、了解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她出生在波兰,真正的名字叫玛丽,因为嫁给了法国年轻的学者彼埃尔·居里,后来被称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发现并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下面我们要告诉大家居里夫妇是怎样发现镭这种神秘物质的。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2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三、初读感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