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中《桥》与《船长》两篇教材的比较解读曲德富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观摩课、研讨课上,经常能看到做课老师选择以《桥》和《船长》作为教材使用。可见,这两篇教材深得大家的青睐与喜爱。的确,不管是从文本的主题思想还是语言文字,不管是对人物的形象刻画还是对所处环境的细致描摹,两篇教材都堪称语文教材中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篇教材还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相同点。首先是主题思想上的类似。两篇教材,《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小说描写的是国内某一村庄,在突如其来的洪水面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汉,沉着冷静,身先士卒,将全村一百多号人顺利地通过窄窄的木桥,最终成功地脱离危险。然而,他和他的儿子,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小说歌颂与赞美了老汉作为一村的带头人与领头雁,面对困难与死亡,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崇高精神品质。《船长》发生在国外,发生在海上,主要记叙了“诺曼底”号轮船在航行途中意外地失事后,作为一船之长的哈尔威,沉着冷静,恪尽责守,坚守船长的职责,将全船上60人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后自己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事迹。文章褒扬了哈尔威船长面对生死考验之时,忠于职守,履行了一个船长的做人之道,在人们的心目中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英雄。两篇文章,都揭示了这样一个崇高又伟大的主题,当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受到天灾(《桥》)或人祸(《船长》)威胁之际,作为该群体的领导者或带头人,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将生的希望留给大家,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终共同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两个文本,除了主题上的类似之外,在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有着惊人的类似。两篇文章中,作者都化了较大分量的笔墨,描写了当天灾或人祸发生之际,那紧张得让人窒息的环境。如《桥》一文中:“黎明的时候,雨突然下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水渐渐地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老汉的胸膛。”在《船长》一文中,也同样有许多地方描写了当时环境的险恶:“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海水猛地涌进船舱。”“轮船在慢慢地下沉。……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两个文本中,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环境描写,向我们读者重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在如此险象环生的情况之下,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来维护秩序,没有人身先士卒地来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任凭受到生命威胁的人群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其后果可想而知。两处文本的环境描写,从另一个侧面,更加凸现了两位主人公的伟大与高尚。除此之外,两个文本在人物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也是出奇地一致,都使用了短句形式。如《桥》中支部书记的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如《船长》的哈威尔船长:“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洛克机械师在哪儿?”“炉子怎么样了?”“火呢?”“机器怎样?”“还能坚持多少分钟?”“哪个男人敢走到女人面前去,你就开枪打死他!”“快救克莱芒!”……正是这些简洁快速的短句式言语,一方面渲染了当时情况的紧急与不容拖沓;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为文本主人公的支部书记与哈威尔船长在危急关头的临危不乱与沉着应战,表现出了作为一个群体首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对能力。、另外,两个文本的结尾也如出一辙:支部书记与他的儿子,为了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先人后己,最后被魔鬼般肆虐的洪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而哈威尔船长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履行了一名船长的权利,在全船60人安全获救的情况下,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成就了一位在人们心目中的真正英雄。然而,毕竟由于两个文本中的事件发生的国度、时间以及文化与历史背景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