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任秋波一、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的办法,解决进位加法的计算。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并能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能正确地口算。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学准备:小棒、课件、学习卡等。四、说教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学生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五、说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六、说教学流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经历过程,体会算理——回顾总结---巩固内化,知识运用”,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复习铺垫这一环节以动物园举行运动会情境入手,复习10以内进位加法,(强化凑十法,让学生知道凑十法是一种重要运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为学新知做准备。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比赛结束了,大象伯伯和牛爷爷为他们带来了礼物,看是什么?(生:矿泉水)课件出示情境图1、你能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列式:24+9=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三、经历过程,体会算理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汇报(小组形式汇报)预设1:单根小棒相加,再和整捆合在一起(1)边摆边说(汇报)(2)课件演示(3)同桌互相说一说这种方法(4)由摆小棒过渡到算式的计算方法,由直观到抽象。设计这么多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为学笔算加法做铺垫。预设2:凑十法: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把剩下的数相加(1)汇报(2)追问:为什么从9根中拿出6根给4根?原来几捆,现在几捆?(主要是让孩子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为学笔算加法做铺垫。)(3)演示(4)由摆小棒过渡到算式的计算方法,由直观到抽象。(5)根据算式再追问:原来的十位是几,现在十位是几,为什么变成3了?预设3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把剩下的数相加(1)课件演示(2)追问:①为什么从4根拿出1根给9根?②原来有几捆小棒,现在变成几捆,这一捆从哪儿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摆小棒,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回顾总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