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背景介绍《我爱家乡山和水》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是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课。通过本课学习,主旨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教学思路设计二年级学生初步具有了观察社会的意识,但因生活阅历、年龄等因素影响缺乏对家乡的了解和感知。本课设计了“我家门前一条河”“周围街道趣味多”“自古名城多名人”“一草一木我爱她”等活动,让学生在借汾河谈家乡美景、唱儿歌探寻趣味街巷、看剧场了解古代名人、小太原夸大太原等一环扣一环的形式多样环节中,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去汾河边玩过,汾河就出现在他们熟悉的生活圈里。从汾河切入,学生有话可谈,并能借助汾河谈到自己喜欢的家乡生活。另外,学生已进入二年级,有较多的户外活动,部分学生对太原的山有一定了解。而对于太原的很多街巷名称,学生们关注得不多,对其背后隐含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教学目标:1.学会表述自己家乡在哪里,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2.在讲述我与家乡山山水水的故事中,建立我与家乡亲密的关系。3.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家乡的生活,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叙述自己家乡熟悉的生活。2.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的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谈话交流。师:地球上有一处我心中最美的地方,而且我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活着,我觉得特别开心就是刚才猜谜中提到的城市——太原。师:我现在要把它按比例缩小,画在我们的黑板上。师:太原是我们山西省的省会,它三面环山,在北面、西面、东面都有山,中间凹下去,形成了一个簸箕的形状。它有着4700年历史,面积6999公里,相当于40万个我们新建路小学。现在我们经过的就是杏花岭区的边界。孩子们,这就是我们太原。师:瞧一瞧,它像什么?生1:芒果。师:你想到了你最爱吃的水果,我们最喜欢的东西来形容太原。生2:叶子。师:太原这片叶子有4700年的历史。生3:鸡蛋。师:从形状上找特点,你的观察力很强!生4:动物。师:你把它想象成为你喜欢的动物。生5:鸟儿。师:也象征了我们太原的城市精神——自由、开放。师:太原在我心中最美。因为是家乡,所以多了一份热爱。师: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生1:长治。生2:晋城。生3:忻州。生4:东北。师:孩子们,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说的都是你们的老家。现在,我们生活在太原,每天在这里学习、成长、玩耍,太原就是我们的家乡。师:请大声地说出我们家乡的名字——太原。二、借谈汾河水,关注学生生活。师:在太原地图上,有一条明如玉河的带子。这就是是贯穿太原南北的汾河。汾河就在我们的周围。师:同学们,你们去汾河边玩过吗?生1:放风筝。师:放风筝的人多不多?预设:(生:多。师:人们都被汾河的美景吸引过去了。生:不多。师:你的风筝有一片更加广阔的飞翔天空。)师:你的风筝飞得高不高?预设:(生:高。师:汾河的天空蓝又高。生:不高。师:看来风筝也被汾河的美景吸引了。)生2:我去汾河边上抓蜗牛呢。师:你和谁去的呢?预设:(生:和我的好朋友。师:有你们身影的汾河,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预设:生: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的。师:那里好玩吗?生:好玩。师:到了秋天捡落叶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的时候才好玩呢!预设:生:和我的爷爷奶奶一起去的。师:你偏爱汾河的雨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更偏爱汾河的早晨。师:他们在那里可以干什么?生:爷爷在汾河边晨练。师:河边空气淸新,锻炼身体好。生:奶奶在那里跳广场舞蹈。师:这里的景色这么美,跳想舞来也特别地带劲!预设: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师:你偏爱汾河的雨后。爸爸妈妈更偏爱傍晚的汾河。师:他们在那里可以干什么?生:去汾河边上散步。师:潺潺的流水声洗去了他们工作一天的烦恼。生:去汾河边上聊天谈谈心事,师:这是多么惬意的画面啊!生3:堆沙子。师:老师也喜欢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那里玩。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