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在哪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又称颞颌关节,下颌关节,颌关节或颅下颌关节。该关节无论解剖形态或生理功能均可称为全身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其位于双侧耳屏(外耳道前方结节状的突起)前方,是全身唯一的左右两边一起动的关节,通过转动和滑动参与人们的咀嚼和吞咽活动,还参与言语和表情活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什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简称TMD),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并非指某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又有相同或相似发病因素及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常见表现有:下颌(俗称下巴,颌面部唯一能动的部分)运动(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异常、双侧耳前区疼痛、下颌运动时关节弹响以及头痛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哪些类型?TMD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国内、外有许多种分类,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分类标准为1997年全国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的4类以及若干型。①咀嚼肌紊乱疾病类;②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③炎性疾病类;④骨关节病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关系?TMD与颞下颌关节脱位同属于颞下颌关节疾病,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因此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患者复位后应当绑带包扎限制下颌张口运动1~2周,如不限制下颌运动或限制时间过短,随后有可能会继发TMD,而TMD中、后期患者也易发生颞下颌关节脱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率有多少?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外发病率统计为28%-88%之间,我国尚缺乏系统性调查数据。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指出,我国该病患者就诊率逐年增高预示着我国TMD的发病率并不比国外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无性别、年龄等差异?TMD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且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但其患病就诊人群多为20-30岁的青、中年,且可能由于女性耐受力可能比较差,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什么?在TMD的多种致病因素中,精神心理因素以及牙合因素(①上下颌牙或牙体的替代物闭合的动作或过程;②上下颌牙或牙体的替代物在切面或咀嚼面之间的静态接触关系)尤为重要。临床上就诊患者常有情绪焦急、易怒、精神紧张、易激动以及失眠等精神症状。口颌系统检查也常常能发现牙合干扰、牙尖早接触、严重的锁牙合、深覆牙合、多数后牙缺失及牙合面过度磨耗等牙牙合系统异常。有时上述两种发病因素经治疗消除后TMD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在临床上还可见因智齿错位萌出造成牙合创伤引起TMD的情况,一旦拔除,症状可消失。如果患者在接受牙科治疗之后出现了TMD,牙科治疗是否是相关症状产生的原因?对于接受牙科治疗后出现TMD的患者来说有两种可能:其一,患者自身颞下颌关节既往已有功能或者结构紊乱,而牙科治疗只是其催发因素。其二,牙科治疗可以是TMD的主要病因,牙医过度治疗(非病情需要的增加治疗项目)和(或)治疗时间过长(数小时的张口治疗不可取),对下颌着力过大、过久(例如拔牙时无保护措施的通过器械对下颌锤击),均可能在牙科治疗后出现TMD。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否会遗传?目前专家学者认为TMD属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致病,且相关因素中并无遗传学因素,因此目前认为该病无遗传倾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哪些临床表现?TMD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1)下颌运动异常: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偏斜或歪曲);开闭运动出现关节铰锁(开口过程中突然出现障碍停顿,患者作一个特殊动作或压迫关节区又可顺利张口)等。正常人自然开口度约3.7cm(相当于自身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关节合拢时的宽度),开口型不偏斜,呈「↓」。(2)疼痛:开口或咀嚼时关节区或周围肌群疼痛。部分病程迁延的患者常出现面颊部、颞部及枕部的疼痛。(3)弹响和杂音:开口运动时有「咔、咔」的声音,多为单音,有时为双音;或出现开口时「咔叭、咔叭」的破碎声,多为双声;有时开口时会有连续的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TMD与头痛有明显的关系。Pullinger报道,TMD男性患者头痛比例为83.3%,女性患者占89.1%。因此,有学者把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