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古诗词鉴赏✒一、鉴赏类型(一)诗歌的形象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二)诗歌的语言1.语音上:音乐之美。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二、鉴赏方法(一)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二)语言分析法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三)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四)意境分析法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三、鉴赏角度(一)类别方面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二)风格方面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沉郁:深沉蕴积直率:奔肆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而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三)技巧方面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四)修辞方面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句式的特点:倒装、省略等(五)情感方面1.以抒情为主的古诗文2.以说理为主的古诗文3.以意境为主的古诗文常见情感:喜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失望、寂寞、幽怨、旷达、高雅、愤怒、焦灼、缠绵四、鉴赏方法1、抓诗眼,抓主线有的古诗词,诗眼在题目上,初读是就能获得必要的阅读信息,如《忆江南》的“忆”字;有的诗,诗眼嵌在字里行间,需要引领孩子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如《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2、究背景,发散想解读一首古诗文,要先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解读诗文的主要内容。3、强诵读,品语言在诵读时入情入境——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在诵读时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品味名言名句;在诵读时受到情感熏陶——体会丰富的情感。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①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②读作者所处的朝代,关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③读注释,了解诗词中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④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词句。⑤体会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⑥细读古诗词的最后两句。一般最后两句常点明诗歌主旨,阅读时应仔细读。一、选择题1.《乞巧》一诗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的情景。A.重阳B.七夕C.中秋2.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的意思是()A.年龄、年岁B.美好的时光C.春天二、诗词曲鉴赏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村晚[宋]雷震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袁枚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3.把《村晚》中的诗句补充完整。4.《村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图。上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