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成语(大班)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源于大班主题四季轮换,是主题临近结束阶段的一次集体交流分享活动。活动旨在以四季成语为载体,在与孩子共同交流、讨论四季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与提升幼儿对四季的感知,最终激发他们爱四季、爱生活的情感。一、分析材料与内容首先是落实纲要的需要。《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语言表达的生动简洁、形象鲜明之特点。对引发孩子对汉字的敏感性,初步感受汉语的特点是很有裨益的。其次,是本班幼儿阶段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这拨孩子整体发展水平非常好,他们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对新鲜事物探索欲望强烈。所以在实施四季轮换这一主题过程中,我营造了一种感受文字,识字认字的情景与氛围,既尝试性的在环境中投放了部分关于春季成语的感受性材料。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二、分析活动模式与教学策略本次活动以三段体的结构具体展开。从感知四季到畅谈四季再到回味四季,逐步将表象的认识过渡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来落实活动的目标。具体流程为:第一环节为介绍感知、引出四季。本环节是对前期低结构活动中自主学习的四季成语进行交流。这一环节的教学策略落在调查表上。我根据成语的特点采用多元呈现方式,既给孩子以不断地视觉冲击又呈现了成语逐字理解与整体理解的两种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还设计了一个成语分家的小环节,既能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四季的轮换,也为下一环节进一步梳理季节特征做好了环境的准备。第二环节:深入交流,畅谈四季这是活动的重点环节。此环节运用调查表与PPT相结合的方式,师生共同逐一深入交流四季的成语,归纳提升四季的不同特征,感受与体验季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为使环节详略得当、节奏适切,我对幼儿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对四个季节的讨论中采用了情景链接、详略组合的策略。首先是春季,这是一个侧重点,我预设了集中理解、重点分析“春风化雨”这一成语,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春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中通过引入flash动画以成语小博士的口吻来代替老师说话,这一材料的运用,给了孩子视觉、听觉等多通道感知,让幼儿置身在绵绵的春雨中,体验与思考春雨给了我们什么感觉?春雨有什么作用?随着画面的切换,孩子们分别走进夏季与秋季,这两个环节运用通读成语,寻找共同点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与体会夏季的炎热与秋季的凉爽,交流分享找凉快的方法及秋收的已有经验。这是回顾性的链接环节,处理上笔墨较轻,环节设计简洁明快。随后画面定格在漫天飘雪的冬季。这个环节也有一定的比重,他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视角去感知冬天,欣赏冬天特有的美感。鼓励幼儿勇敢面对寒冷。过程中我预设了成语“岁寒三友”,通过动画这一特定材料,引导帮助孩子认识松、竹、梅这三位冬天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特性,从而填补孩子对冬天特有景物认识上的空白。第三环节抒发情感、回味四季这一环节的价值在于激发幼儿爱四季的情感。通过重点提问,你觉得哪个季节最特别?你的理由是什么?鼓励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理由,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老师通过PPT将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自编散文诗地进行总结。这样既能较好地提升经验激发爱四季、爱生活的情感,又能让幼儿沉浸在情景美、语言美的氛围中。活动目标:1、在交流四季成语的过程中,大胆表达对四季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四季的特征。2、感受四季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爱四季的情感。重难点:重点:体会四季特征,抒发情感难点:理解成语所涵盖的四季特点。活动准备:四季成语调查表,自制PPT,代表“春夏秋冬”的四色纸,打印的成语,自编散文诗,背景音乐,flash。活动流程:交流感知、引出四季——深入交流、畅谈四季——抒发情感、回味四季活动过程:一、交流感知、引出四季1、集体交流重点提问:(1)你找到的成语是?它是什么意思?(2)猜猜他收集的是什么成语?为什么?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找到的成语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意思,互相考考是哪个季节的?)3、成语分家二、深入交流、畅谈四季1、春季:认识理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