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庙(泰国)三宝庙(印尼爪哇岛)三宝庙(马来西亚)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一、郑和下西洋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规模、到达范围)如何?4、郑和远航会有怎样的困难?5、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条件是什么?)6、郑和远航有哪些影响(意义)?阅读课文93至95页,思考下列问题:西洋:指现在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文莱以西的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沿岸地区。。文莱文莱1、“西洋”概念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1)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主要原因)(2)宣扬国威,寻找奇珍异宝;“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时间出发地点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1405~1433年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出海2万多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刘家港先后7次刘家港刘家港(1405-1433)(1405-1433)红海沿岸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大号宝船长大号宝船长151.8151.8米,宽米,宽61.661.6米米,,其其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4个篮球场个篮球场的面积的面积,,或或一个标准足球场。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郑和哥伦布达·伽马时间1405--14331492--15041497--1498次数741人数1000~1500人160人船数17艘4艘船只大小旗舰长24.5米,宽6米长34米,宽8米拥有设备航海图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到达范围美洲印度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00余艘27800人时间最早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设备最先进范围最大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规模大、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上的壮举。比较结果从比较结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沿途各国的语言、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从郑和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邻友好、献身祖国……郑和精神(1)明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4)造船业发达;(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5)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条件是什么?)(P94)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2)统治者支持;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阿拉伯国家欢迎郑和船队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请观察邮票和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郑和船队装载着大量的丝绸和瓷器,最受外国人喜爱,当地人用珠宝、香料、药材等特产交换。船队返航时,许多国王和大臣跟着前来中国访问。5、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意义)(1)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P95);(3)比欧洲航海家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泗水市的郑和清真寺,是当地唯一以中国风格建筑的清真寺,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路过此地。马六甲历史博物馆庭院内的郑和像“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初期的开放式对外关系,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但是,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在海外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所换回的异域珍宝仅供宫廷享用,与赢利性的海外贸易有着本质区别,这加重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