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一课时【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下册第三章【主题】空气的成分【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检验方法,知道空气是混合物;(2)知道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测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检验空气成分的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2)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过程,提高设计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空气的成分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2)通过学习过往的历史,体验科学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检验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三、教学准备PPT知识点的线索知识拓展,完善认知板书重要知识整理思路,把握重点实验空气成分的检验现场演示,直观深刻四、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的第三章《空气与氧气》的第一节。该节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需要花4~5个课时来落实。该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空气的成分。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并且知晓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在学习本节课时将更加水到渠成。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之后具体学习空气的利用以及氧气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因而,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2/6五、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实验十分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耐心辅导和帮助。本节课前,学生曾学习过物质的分类,也在做题时接触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因而,本节课的引入是水到渠成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学生对科学中的化学部分实验接触较少,在实验时,不能够明确重点,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请几位来说一下自己知道的一些政治新闻【学生】……【教师】前不久两会结束了,在两会上提出了不少与民生相关的词语,比如:……老师在这里重点要提及的是“蓝天保卫战”。想一想,这个词会与哪个主题有关?【学生】大气污染【教师】对。原本的空气有其稳定的成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在空气中混入了许多有害物质,导致了大气污染。同学们在学校里读书,除了为了增长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为祖国的未来多做贡献。假如需要你们去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大家就得先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的第一节内容。请把书翻到第70页,自己简单地浏览一下(板书)2.新知识呈现【教师】好。同学们回忆一下,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空气属于哪一类?【学生】混合物【教师】非常好。那么,分类依据是什么呢?【学生】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教师】对。那么,大家来猜测一下或者根据原先题目上做到过的想一想空气中的成分有哪些?(板书)【学生】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部分同学能说出)、水蒸气(可启发一下)【教师】此外,还有稀有气体。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实验3/6来验证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以及水蒸气的存在。【教师】首先来了解二氧化碳如何验证。我们要用到的是澄清石灰水……(拿出一瓶石灰水)现在我们具体来做一下实验(提问:从哪里获取二氧化碳)【学生】呼气【活动一(1)】请一位同学用吸管往澄清石灰水里面吹气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所以如果要看空气里面有没有二氧化碳该怎么做呢?【学生】……【活动一(2)】往澄清石灰水中鼓入空气现象:没有很浑浊,现象不明显【教师】这个现象可以说明什么呢?【学生】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且含量少【教师】对的,填在书本上。这瓶石灰水看起来并非澄清,就是因为石灰水放久了,空气进入到了试剂瓶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产生了沉淀。(看书本70页上实验装置,思考能否从右边的导管通气)【教师】大家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实例说明空气中有氧气存在?【学生】……【教师】如何根据实验验证空气中有氧气呢?检验氧气需要用到的是燃烧的木条。老师今天准备了一瓶氧气,看一下,它是什么颜色的气体?(学生:……)关于氧气的具体性质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