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州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当人类做出划时代的新发现——开始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从事原始农业,而且通过栽培作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最早开始于A.原始群时期B.旧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阶级社会到来时2.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A.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B.代表了母系氏族社会成就C.生产技术发达领先世界D.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格局3.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半坡文化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但它们又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由此可知中华文明A.起源最早B.多元一体C.独树一帜D.领先世界4.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项目获准列入此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据此可以推测当时()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禅让制是权力传承的主要方式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黄河流域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5.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家族社会和睦B.贵族王位世袭C.宗法观念浓厚D.分封等级森严6.人们一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这表明我国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7.下列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②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③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④由于大宗和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所以小宗不必服从大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9.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中原人称为“荆蛮”,但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郑称为“祝融之墟”。这反映出楚人A.对华夏文明的认同B.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C.重视传承华夏文明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融合10.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下变法措施反映其上述治国理念的是①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③实行什伍连坐④推行郡县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12.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这里的“两翼”指A.儒家道家B.墨家法家C.儒家法家D.墨家道家13.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推广B.统一趋势日益增强C.商鞅变法的推动D.各诸侯国兴修水利14.有人把先秦诸子的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这些思想分别对应的是哪家学派()A.儒、法、道、墨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5.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1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它A.导致了地主阶级的衰落B.促进了井田制的形成C.推动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D.阻碍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