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112+8-1316-4+2116-4+21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二、探究新知。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导学释疑,合作探究:1.出示例1:学生汇报:(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4)问题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是降水量的几分之几?书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3.质疑三、巩固练习1.基本题:完成118页“做一做”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2.拓展练习: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复习回忆课件出示:1、计算2、解方程独立完成后指生回答。3、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黑板画扇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提出问题: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1/2+3/10—1/51/2-1/5+3/103/10-1/5+1/2)3、引出课题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1)尝试计算(2)反馈评讲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B、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c、计算中要注意什么?(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过度语: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1)降水后,森林里的雨水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分别是多少?(7/20、1/4、2/5)把谁看做单位“1”?(2)提出问题:再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