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文明之花(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拓展和延伸,关键是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活动中去;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习惯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感受中体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自觉做“四有”公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的文化;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辨别消极文化并自觉抵制(四)、教学理念注重活动,淡化说教。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材料;既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又要从理论上进行提升;用几个具有关联性的典型材料把一堂课的内容贯通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负面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表层切入,深层领悟。(五)、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1、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互动过程。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形成一定体验。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六)、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1、由身边不文明现象导入。2、活动一:展示几组图片,问:这些不文明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发学生对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画面形象生动,既幽默又带有讽刺意味,让学生多感官感受,能引发学生共鸣,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还亟待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接着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及创建形式。3、活动二:(1)、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在创造精神文明活动中,有哪些具体举措?(2)、近年来,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有哪些活动?通过学生交流了解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形式及作用。4、活动三:(P106小栏目)增强学生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的能力。5、活动四:为营造美好校园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谈谈你可以做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加文明创建活动;与不文明的行为做斗争等。6、让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7、教师总结,升华全篇8、课堂练习巩固及课后实践,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