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题组一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2014年高考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解析:第1题,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并且在1982年和1987年前后出现了两次人口增长高峰,故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先增后降。第2题,全面放开二孩或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速度总体下降,故A、D两项错误;生育政策不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大于0,一定时期内人口规模依然扩大,故B项错误;放开单独二孩,出生率有所提高,少年儿童比重上升、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等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故C项正确。答案:1.B2.C(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3.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中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可知,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A项错误;医疗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可能提高老年抚养比,但这个过程还是要通过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实现的,B项错误,D项正确。教育程度与老年抚养比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较平稳,说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B项正确,D项错误。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与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关系不大,A、C两项错误。答案:3.D4.B5.(2013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析:读表中信息可知,2009年人口密度印度远大于中国,故A项错误。2009年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中国为3岁,印度为3岁,美国为5岁,故B项错误。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中国与美国的差值最小,最接近,故C项错误。2000~2010年期间,中国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为四国中最小,故D项正确。答案:D题组二环境人口容量6.读图,完成下题。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解析:图示地区为南疆地区,绿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两岸,由于水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较小。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2015年洛阳统考)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及数量变化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城市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B.有极高的人口出生率C.0~14岁人口为零增长D.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多2.该城市潜在的人口问题有()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缺乏③社会抚养负担加重④兵源严重不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1题,比较不同年份该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及数量变化可知,该城市青壮年人口增加得较快,说明该城市的迁入人口较多。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且0~14岁人口数量也较多,说明该市面临人口老龄化及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的问题。答案:1.D2.C(2015年成都七中一模)人口抚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