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化学适应性考试(7)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K—39Zn—65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无水酒精清洗手机屏幕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斑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2.2015年孝感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焚烧树叶以减少垃圾的运输量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D.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蒸发B.铁丝在O2中燃烧C.称量食盐固体D.过滤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②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④在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⑤天然水经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可得到纯水⑥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②④B.②③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⑤5.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6.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选项是()A.安全常识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浓硫酸沾到到皮肤上——立即用水清洗B.元素与人体健康人体缺铁——易引起贫血人体缺氟——易产生龋齿C.生活常识洗洁精洗去餐具油污——乳化作用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煤炉取暖防中毒——开窗通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8.下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7C.图示中x的数值为4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9.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以在不同物质中“旅行”,下列转化关系中不符合“甲乙丙”“旅行”路线的是()甲乙丙旅行元素ACuCu(NO3)2Cu(OH)2CuBO2CO2H2CO3OCH2H2OCa(OH)2HDCaOCa(OH)2CaCO3Ca10.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4分)用化学符号填空。(1)如右图表示的微粒化学符号是(2)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3)铵根离子(4)白酒中的溶质12.(4分)周末郊游野炊,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食物①脆皮鸭肉②白面馒头③蔬菜④植物油⑤矿泉水,以及炊具和其它用品。(1)上述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序号)。(2)炊具是不锈钢锅,不锈钢属于(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3)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充分接触。(4)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水将柴火浇灭,该灭火原理是。13.(5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氨气(NH3)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若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2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选填装置编号),研究性学习小组用D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端通入(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