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复习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及要求(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3、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课前准备:提纲、课本、默写纸9月3日,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大会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展示我军贯彻强军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结合自身感受,谈谈召开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对国人有何影响?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高考考点展示:•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试题分布命题特点2014·江苏、安徽、广东2013·福建、海南、重庆、江苏2012·北京、广东一方面,结合具体事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社会作用等。能够认识到文化对人有影响,但有时会夸大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能够起决定作用。忽视文化对人的影响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结合对社会的影响考查,思维高度达不到。自主复习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4、文化塑造人生学习目标一:结合提纲和教材,自主复习,掌握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体系,并准确落实每个方面。1、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人们只要处于一个特定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3、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影响但并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而是有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优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远持久并非不会改变。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C.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解析:解析:BB、、DD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的差异不能体现民族文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的差异不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同时文化的差异不是人们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化的优劣,同时文化的差异不是人们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CC项不符合题意。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4、中秋将至,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中秋前回家。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中秋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中秋的的习俗,月饼、赏月等中秋的专有事物在他们心中分量依然很重。复习目标二:通过“重难点突破”、明确考向、拓展思维1、区别:“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