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7题为单选,8-12为多选)1.如图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A.直线PB.曲线QC.曲线R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某人向对面的山坡上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等的石块,分别落到A、B两处.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到B处的石块()A.初速度大,运动时间长B.初速度大,运动时间短C.初速度小,运动时间长D.初速度小,运动时间短3.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该物体受到一个始终跟速度方向垂直、大小不变的水平力作用,此后物体的运动()A.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B.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C.轨迹为抛物线D.轨迹为圆4.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A∶TB=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A.RA∶RB=4∶1,vA∶vB=1∶2B.RA∶RB=4∶1,vA∶vB=2∶1C.RA∶RB=1∶4,vA∶vB=1∶2D.RA∶RB=1∶4,vA∶vB=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宇航员太空行走时,与飞船之间连有一根细绳,这样使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C.引力常量G是由实验测量得到,而不是理论推导出的D.所有地球同步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都相同6.有两个高度相同、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将一个物体分别从两个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滑至底端,则两次过程相比()A.物体滑至底端时的速度相同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C.物体增加的动能相同D.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相同7.某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1、F2的作用,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力F1、F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在这4m内,物体具有最大动能时的位移是()A.1mB.2mC.3mD.4m8.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A.重力势能减少mghB.物体的动能增加mgh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D.物体克服阻力做功mgh9.如图所示,小球m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B.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0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D.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10.由“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由“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到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太空,中华民族载人航天的梦想已变成现实.“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后,先运行在近地点高度200km、远地点高度350km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假设“神舟五号”实施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共运行了n周,起始时刻为t1,结束时刻为t2,运行速度为v,半径为r.则计算其运行周期可用()A.T=B.T=C.T=D.T=11.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最低点b滑上粗糙水平面,圆弧轨道在b点与水平轨道平滑相接,物块最终滑至c点停止.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B.物块滑到b点时对b点的压力是2mgC.c点与b点的距离为D.整个过程中物块机械能损失了mgR12.2012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一颗北斗卫星G5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按照计划,在2020年左右,我国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球的质量可以由表达式求出,式中G为引力常量,a的单位是m/s,b是a的指数,c的单位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b=4,c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a是第一宇宙速度,b=4,c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a是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运动的速度,b=2,c是卫星的向心加速度D.a是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b=4,c是卫星的向心加速度2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13.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