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1—3题。甲乙1.从夏至到冬至,这一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A.逐渐加快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2.新安江的昼长在下列节气中最接近的一组是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3.图乙是北半球的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种下图2中大圆为晨昏圈,圆内为白昼。读图回答4—5题。4.飞机沿最近路线从E点到F点的飞行方向为A.向东B.先向西北,再向西南C.向西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5.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A.北京正旭日东升B.圣地亚哥(33°26'S,70°4'W)某游客正在观看日落景观C.哥本哈根(55°41'N,12°36'E)市民看太阳位于东南天空D.悉尼午阳高照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6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完成下列6—7题。6.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日期最接近A.6月上旬B.9月中旬C.11月下旬D.12月中旬7.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挡观日出的视线B.甲地;坡度陡,观日出的视野更开阔C.乙地;夏季日出东北,观日出视线更佳D.乙地;比甲地日出早,观日出效果更佳我国某摄影爱好者组织某日登上甲岛拍摄海上日出景观,一个月后再次登岛,发现前后两次日出时间是相同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1②甲岛日出景观洋海8.摄影爱好者拍摄地点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9.第二次登岛的日期可能是A.4月5日B.6月7日C.7月7日D.12月7日10.前后两次摄影爱好者看到日落时①处直立旗杆影子朝向分别是A.都是朝向东南B.第一次朝向西南、第二次朝向西北C.都是朝向西南D.第一次朝向东南、第二次朝向东北右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据此回答11-12题。1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A.上海B.北京C.成都D.乌鲁木齐12.该地该日昼长约A.9小时40分B.10小时40分C.12小时40分D.13小时40分下图示意我国陕西、新疆、青海三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13—15题。1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陕西、青海C.新疆、青海、陕西D.陕西、青海、新疆14.①省区在6月份日照时数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B.海拔高C.晴天多D.白昼长15.影响②、③两省区日照时数冬季差异大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拔高度C.天气情况D.昼夜长短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16—17题。16.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下图是对三峽工程下游各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依次为长江沿线的观测点,据此完成下列18—19题。18.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大B.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小值2C.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减后增D.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19.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A.—直以侵蚀作用为主B.—直以沉积作用为主C.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D.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20-22题。20.根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A.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