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资料,文本语境,识记和理解生字、词语。会认13个生字,会写“抹、挤、拱、批、评”5个字。初步理解“纷纷夸赞、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拱手”等词语的意思。2、能够读准课文中难读的生词和长句子,把课文读通顺。3、借助比较等方式感悟、运用语言,掌握句式“一·····就······”“一会儿······一会儿······”。4、朗读课文,在言意兼得中悟出戴嵩是个画技高超的大画家,并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过程:一、读词导入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唐朝有一位大画家。谁能读读他的名字?(指2人读)我们一起读——戴嵩。师:有谁知道“牧童”是干什么的?生:放牛的、放羊的孩子。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认识画家和牧童,请同学们认真看我板书课题。(师板书)牧字右边的反文旁要注意:撇起笔要高,横起笔要矮、短,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1、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朗读课文,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了难读的字词,可用一个小圆点标记在它的下面,并且多读几遍。开始读吧!(生自由读课文)2、学习生字。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时,坐得真端正!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读准了吗?出示生词。(生开火车领读——去拼音同桌互读——开火车读检查)点拨:①“惭愧”。请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你猜猜这个有竖心旁的词语的意思跟什么有关?再读读这个词。1②“拱手”这个词容易读错,跟老师读一次。“拱手”是一个动作,谁会做?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师示范: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都会两手相抱于胸前,做拱手的动作。再读这个词。3、学生分段轮读课文。师:生词大家读准确了。如果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还能读准确么?这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老师请6位同学来朗读。生分段朗读课文,师随时纠正错误的读音,并引导全班一起读。三.学习第1至4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著名”①理解“著名”的意思。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相信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一定的了解。请你自己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生自由读)师:谁来说一说?师:这个句子说得真完整。(板书:著名。)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呢?师:你还能给著名找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吗?(闻名、出名、大名鼎鼎)看,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非常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戴嵩很有名气呢?生“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②“一······就······”语言训练。师:我想把这句话改得简单点:“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这样行不行?(生回答)对,你看,加上“一”和“就”可以说明——他的画刚挂出来就有许多人来观赏。师:“一”和“就”的本领就是大。那咱们来练一练,先自己填,自己练。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2b看画的人一看到戴嵩的画,就。c有钱的人一就。2、品画作感受“著名”①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师:说戴嵩著名,那戴嵩的画技一定非常高超。文中有一个描写他作画的句子,自己快来读一读吧。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师:这个句子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啊?点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师:这两个词语是形容我国国画中绘画技巧的,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我们来欣赏一幅画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学生上前指出)师:现在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有时候啊,借助生动的画面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词语朗读指导:“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指名读。(指导墨不够浓,再浓点儿。画得再轻一点儿,仔细一点儿。)②“一会儿···一会儿···”语言训练。师:理解了词语,相信读课文的时候,就有更深的体会了。自己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受戴嵩的高超画技。(指2人读)师:说说你这次读的感受,你说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