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关键词:老舍、济南的冬天、温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风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用老舍的话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丘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二、声情朗读,传达意境。师: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重音。生读课文,学生点评师:听名家朗读,比较认识自己的优点及不足。(请听配乐朗诵《济南的冬天》,放录音。)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师: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生:温晴师: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生:用对比的手法。师: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生: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师:优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壶醇浓的酒,越品会越发清香,越饮会越有滋味。今天,就让老师带个头,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端起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开这瓶醇浓的酒,细细品味…….教师带着自己的感悟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怎样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生:冬天的济南像春天。生:像摇篮。生:像慈祥的老人。生:像慈爱的母亲。生:像秀美的图画。生:像优美的山水画。生:像美丽的少女。生:像透明的蓝水晶。师:济南的冬天令人陶醉,令人遐想。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或哪个词语用的最妙?妙在何处?有感情的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生1:我最欣赏的是第五段的“空灵的蓝水晶”,大家都知道,水晶给人以纯洁的感觉,蓝水晶能让人身心舒适,而济南呢,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纯洁得让人不愿意去碰,就好像是个奇迹,在这一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绿来衬托,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盎然的绿,连水都不忍得冻上,更何况是人呢?绿水与蓝天应和,它们相得益彰,即使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是那么地融为一体。师:啊,这样诗意的表达呀,太让我惊叹了!(生2举手)1师:好,请你来。生2:我最欣赏的是第二段的把小山比作一个摇篮,首先,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有了小山,所以人们感到心里有了依靠,有了安慰,而且它让人们感到舒适,感到暖和,也体现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师:恩,对,不仅表现了“温晴”,还表现了另外一个“温情”,情感的情。继续,哪一位?(生3举手)生3:我最欣赏的是“带水纹的花衣”,因为从这一句话看出山的色彩美,黄白相间,并不像其他地方,冬天的山总是嶙峋的,死气沉沉的,从中也能看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并且,风儿吹过,那些没有被雪覆盖的草在风中摇摆,也能看出这座山很生机勃勃。师:恩,它给我们一种美丽的动感。(生4举手)师:好,来试一下。生4:我觉得“小水墨画”这个比喻最好,因为它后面加了一句“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张小水墨画肯定是非常赋有诗意的,这就更衬托出济南的山景的美。师:好,如果说把你的“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再引申一下,就是古朴。啊,这冬天,这种色彩显得很古朴,那种画面的构图显得很古朴。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生: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青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生: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师:想不到济南的冬天是如此的色彩斑斓,怪不得老舍先生要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因为下雪之后的济南就像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师小结:冬天的济南的确是一幅画,我们领略了画中景,也欣赏了景中画。它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也是一幅宁静和谐的水墨画。美呀,太美了。老舍先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但他也是一位丹青高手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