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明礼仪,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是礼仪之帮,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作为祖国未来支柱的学前期幼儿,具备了会思考、会学习、接受信息快等素质,但受到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及接受文明礼仪教育的不够,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滋长了一些作为独生子女而引发的不良习气,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行为。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二、研究的意义: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礼仪教育多半以教育活动为主,幼儿园课程又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因此,我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确定为研修的主题。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同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学习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不但能增强公民礼仪意识,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2、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学上认为3-6岁的幼儿活动性增大了,独立性也增强了,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幼儿园阶段,是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了。渗透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3、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有效的解决幼儿教师如何保育、教育的问题。有效地指导教师将保育和教育融为一体,突出重点,形成本园办园特色,即以一日活动为主题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礼节、礼貌及方式,是交往的规范,也是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礼仪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行为。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一日所有活动的统称。幼儿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所有活动。渗透:通过各种教育方法把文明礼仪习惯逐渐进入到幼儿大脑,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认为对幼儿进行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就是充分挖掘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礼仪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爱的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幼儿礼仪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要。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一、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是“我园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礼仪内容及目标”:入园:能高高兴兴来园,见到老师会问好。晨间活动:愿意参加活动,能与同伴一起玩。早操:能情绪愉快地边听音乐边跟随老师做动作。早餐:能安静地吃完早餐,养成爱吃早餐的好习惯。上课:能专心倾听,大胆发言。休息:离开位置时能将小椅子放好,及时小便、喝开水,不在室内奔跑。户外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活动,按正确方法玩玩具,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盥洗:自己洗手,不玩水,洗完后能及时关好水笼头。饭前活动:在位置上安静活动午餐:安静地进餐,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饭后会用纸巾擦嘴巴。饭后活动:在指定的区域做安静活动。午睡:睡前及时入厕,能自己脱掉外套和鞋子,并摆放在指定的地方,安静地入睡。起床:能自己穿好外套和鞋子,同伴之间能互相帮助。午间操: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有精神地活动。离园:跟随老师活动,等待家长来接,情绪愉快地与老师再见。二、课题实施途径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生活化是通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